21CC腫瘤情報(第83期):百濟神州百悅澤®獲批濾泡性淋巴瘤適應症;恆瑞醫藥GLP-1類創新藥組合實現海外許可

一、新藥(新適應症/技術)獲批

近日,百濟神州公佈其BTK抑制劑澤布替尼(中文商品名:百悅澤®;英文商品名:BRUKINSA®)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註冊,新增以下適應症:聯合奧妥珠單抗,適用於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性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此次澤布替尼獲得國家藥監局的附條件批准,是基於一項全球性、隨機、開放、多中心的2期研究ROSEWOOD試驗(NCT03332017),該研究旨在比較澤布替尼聯合奧妥珠單抗和奧妥珠單抗單藥治療在217例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性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FL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5月16日,安進宣佈,FDA已經加速批准DLL3/CD3雙抗Tarlatamab上市(商品名爲Imdelltra),用於治療鉑類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

Tarlatamab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靶向DLL3的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劑(BiTE)抗體,可激活患者自身的T細胞殺傷表達DLL3的腫瘤細胞。

2024年5月13日,再鼎醫藥宣佈,奧凱樂®(瑞普替尼)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ROS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該批准基於TRIDENT-1關鍵研究,這是一項開放標籤、單臂的1/2期研究,在TKI初治患者和接受過TKI治療的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評估了瑞普替尼。2023年6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了瑞普替尼的新藥上市申請,用於治療ROS1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2023年5月,瑞普替尼被國家藥監局納入優先審評。

二、研發/臨牀/市場進展

5月15日,再鼎醫藥宣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經受理了艾加莫德皮下注射用於治療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的補充生物製劑上市許可申請(sBLA),並於2024年5月11日納入優先審評。2023年9月,CDE授予艾加莫德皮下注射突破性治療認定,用於治療CIDP患者。此次補充生物製劑上市許可申請的提交是基於ADHERE(NCT04281472)研究,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評估艾加莫德皮下注射用於治療CIDP。

2024年5月15日,復宏漢霖(2696.HK)宣佈,公司自主研發的PD-1抑制劑H藥漢斯狀®(斯魯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的國際多中心臨牀研究(ASTRUM-015)完成III期階段首例患者給藥。該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華南惡性腫瘤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徐瑞華教授擔任牽頭主要研究者。

5月15日,據CDE官網顯示,山東博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類新藥“注射用BA1302”的臨牀試驗申請獲得受理。據公開資料顯示,BA1302是一款靶向CD228的ADC藥物。

BA1302是博安生物基於其自有ADC技術平臺開發的CD228 ADC藥物,其中抗體部分篩選自全人抗體轉基因小鼠BA-huMab®,該抗體具有更好結合特異性,並且能夠只結合膜形式的CD228而不結合其可溶形式sMFI2。

5月14日,據CDE官網顯示,信達生物IBI3003國內報臨牀(受理號:CXSL2400313)。IBI3003是一款靶向GPRC5D/BCMA/CD3的三特異性抗體。去年10已在ClinicalTrials.gov平臺上登記啓動了一項I/II期臨牀試驗,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登記號:NCT06083207),目標入組116人,今年2月已完成首例受試者的入組工作。

三、腫瘤投融資與企業合作

5月16日,創新型國際化製藥企業恆瑞醫藥宣佈,將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LP-1類創新藥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公司。HRS-7535片是恆瑞醫藥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激動劑,既可以通過激活人的GLP-1R,促進胰腺的胰島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並抑制胃排空,還可以通過影響中樞增強飽腹感和抑制食慾,直接減少能量的攝入等機制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T2DM)和減重。HRS9531注射液爲恆瑞醫藥自主研製的靶向抑胃肽受體(GIPR)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的雙激動劑,可協同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能量攝入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通過激動GIPR有效加快脂質代謝和降低GLP-1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T2DM)和減重。

5月17日,希靈生物獲賽馬資本千萬元Pre-A輪融資,用於研發腫瘤創新治療技術,涉及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研究、基因治療等領域,旨在打造突破性新型療法。希靈生物是一家在凱得生物科技創新園自主孵化的高成長型項目,專注於腫瘤學基礎研究和先進治療技術的研發。

濟因生物成立於2021年7月7日,是一家專注於腫瘤治療服務的公司。公司搭建了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和iPS造血定向分化技術平臺,用於研發CAR-T等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技術,並提供新型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濟因生物致力於爲腫瘤患者提供相關的疾病治療解決方案,幫助患者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週期。天創資本作爲投資方,對濟因生物的發展前景表示看好。天創資本表示,濟因生物在腫瘤治療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望爲我國腫瘤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四、21CC一週觀點

肺癌是對公共衛生和公衆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2022年,我國肺癌新發病例約106萬例,死亡病例約73萬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作爲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而其中約30%的NSCLC患者初診可手術切除,處於疾病的早、中期。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我國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幫助更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現規範化診治。

近日,國內首個基於高級別III期臨牀研究證據的《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免疫規範化治療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佈。該《共識》旨在爲肺癌圍術期免疫治療的人羣選擇、方案制定、病理評估及患者全程管理等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提供全新治療範式和規範化指導,從而幫助肺癌患者提升生存獲益。

基於此,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肺癌發生率非常高,2023年中國新發病例106萬,死亡例數達到70多萬,這個數據作爲醫生都感到非常震驚。不過,近年來新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二十年前對局部晚期病人的單一手術模式,臨牀現在採取綜合治療的模式,對於圍手術期的患者,除了進行手術之外,還要做綜合免疫治療及靶向治療,目的就是提升病人的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