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青農神似趙又廷 扛家中農場種「友善又安全的菇」

▲林隺(左)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合拍。(圖/臺中農業改良場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務農也可以很有型!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向《ETtoday新聞雲》提到,臺中后里一名第五屆百大青農林隺,一定要跟大家推薦,因爲除了他被稱是「后里趙又廷」外,種出來的杏鮑菇更是友善又安全。農改場表示,這名來自後裡的青農,外號后里趙又廷的林隺,小時父親工作關係開始種植杏鮑菇,是個在杏鮑菇園區長大的孩子,但4年前因父親身體狀況問題,加上缺工狀況,決定放棄原本的工作,開始返鄉學習種植杏鮑菇。

▲林隺獲第5屆百大青農。(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只是林隺回家學習快滿2年時,父親在工作的時候發生嚴重意外,導致再也無法工作,母親必須花更多時間跟精神照顧父親,林隺因此一肩扛起家中農場。因爲不是農業本科系,父親又突然受傷無法恢復跟以前一樣,技術方面出現斷層,讓林隺更加拼命學習相關知識。

幸運的是林隺在學習路上,獲得很多農業前輩的指導,參加許多研習課程,讓自己在生產方面逐漸進步。農改場提到,林隺接手後一直希望能種出友善環境且安全的菇,目前已完全不使用農藥,並改用酒精次氯酸水取代藥品做環境消毒,改善原本的工作流程,做更嚴格的人員管理,避免不必要人員進出菇類栽培室,降低感染風險。

▲▼林隺利用環控栽培方式,創造出最有利於杏鮑菇生長且隔離病蟲害的環境。(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林隺花費3年時間,經歷無數次的失敗與金錢損耗,終於看到了小小的成果。目前他利用環控栽培的方式,創造出最有利於杏鮑菇生長且隔離病蟲害的環境,嚴格把關產品品質,讓消費者能安心的品嚐到營養又美味的杏鮑菇

另外,從農之餘林隺也積極參與后里青農聯誼會,透過簡單體驗活動,做食農教育課程,教導學生正確的飲食觀念及后里在地農村產業現況,也舉辦農場參觀、推廣農業的活動,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菇類產業。

▲林隺參與后里青農聯誼會,透過簡單體驗活動,做食農教育課程。(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27歲的林隺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表示,自己求學階段讀工科,小時候其實沒想過要回家務農,當兵後跟同學們一樣出社會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保險業務員,後來接觸到室內裝修很感興趣,辭掉業務,上課拿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登記證裝潢木工乙級,原在東海大學進修室內設計乙級課程,課程還沒結束因家裡農場嵩賀菌園缺工及父親脊椎開刀,便回家幫忙。

林隺從農今年第5年,他說剛學習種植杏鮑菇,才知道從事農業沒想像中輕鬆自在。回想15年前爸媽開始種植杏鮑菇後,全家幾乎沒一起出門旅遊過夜,旅遊最多就只能當天來回。因爲杏鮑菇生長在室內溫控庫房,一年四季生產,杏鮑菇對環境要求非常高,每天都需要巡視庫房好幾次,觀察杏鮑菇生長狀況,調整庫房參數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及光照時間)。

▲林隺說,自己像警衛,要24小時隨時在農場旁待命。(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林隺表示,只要不小心調整到錯誤參數,整間杏鮑菇很可能全軍覆沒,完全沒產品採收,「溫度」成了杏鮑菇生長最重要條件之一,所以杏鮑菇都生長在開着空調溫控庫房中,溫控設備都有安裝警報系統,只要設備有問題、壓縮機跳機或溫度過高等狀況,警報器馬上嗡嗡巨響

林隺說,菇農工作不像一般工作,能朝八晚五,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凌晨2點警報器響起,努力掙開沉重眼皮,離開溫暖被窩,披着外套在農場裡尋找故障設備,排除故障後都快5點,早上7點又要準備開始工作,那時覺得自己反而比較像農場警衛,需要24小時隨時在農場旁待命。

►過期的票券只能丟掉嗎?快來兌換東森幣復活你的錢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