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接觸就會傳染!陸專家警告「在辦公室要戴口罩」:不通風風險很高

▲上海街頭民衆都戴上口罩。(圖/路透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15秒接觸就染病說明武漢肺炎新冠病毒,COVID-19)傳染性特別強嗎?爲什麼有輕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爲什麼核酸檢測「假陰性現象頻發?大陸國家級醫療專家王貴強對此一一解惑,他指出,「15秒接觸造成傳播是完全可能的,別說15秒,2秒也會造成傳染,所以防護很重要。」

據《新華社》報導,王貴強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作爲國家級醫療專家,受大陸國家衛健委調派,赴安徽等地指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並參與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的修訂工作,代表專家組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

問:最近出現15秒接觸就導致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說明新冠肺炎傳染性特別強嗎?

王貴強:這個病毒總體來說傳染性是比較強的,15秒接觸造成傳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沒有防護,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不在於多長時間,一句話工夫飛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別說15秒,2秒也會造成傳染,所以防護很重要。

問:什麼是氣溶膠傳播,有什麼特定條件

王貴強:形象地說,氣溶膠相當於陽光照射下,你看到房間裡飄浮着的很小的一些塵埃,所以氣溶膠傳播在呼吸道傳染病中,是很重要的一個傳播方式,但是,氣溶膠傳播有特定條件,不是說有氣溶膠的地方都傳播。

環境的大小很重要,單位體積裡病毒的密度是決定性的。比如,病毒如果漂浮在大氣中,在室外的環境,傳染的概率是極低的,所以我們強調,在室外、大街上這些地方一般不會造成感染。如果在小環境裡,譬如動物實驗做培養的實驗室空間,包括現在做核酸檢測的空間,都可能形成氣溶膠飄浮在空氣中,保護不好就可能造成傳播。

在特定工作環境,空氣不流通也會產生傳播風險。譬如辦公室通風,有好幾個人曾在裡面辦公,雖然這間辦公室不再用了、沒有人了,但可能仍然有氣溶膠,進去後不防護就有可能被感染。

電梯內這樣的環境也是高風險的。在這種場合,建議大家做好防護。我們一直建議,身處不通風的小的區域裡要戴口罩,這本身就是針對氣溶膠傳播的防護措施。目前,這個措施對氣溶膠的防護是有效的。

醫護救助病患。(圖/路透社

問:爲什麼有些患者病情危重,有些患者卻能夠居家自愈?

王貴強:同樣一個病毒感染的患者,有的是輕型,有的是普通型,還有的是重型,這與個人的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目前,新冠肺炎病死率比較高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這兩類,原因是老年人抵抗力較差,免疫狀態不那麼好,有基礎病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期間可能會加重基礎病,譬如,患者有慢性支氣管炎合併病毒感染後,會出現繼發的細菌感染,病情就容易惡化。

問:爲什麼有輕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

王貴強:免疫是把雙刃劍,機體免疫活化試圖清除外來病原微生物時,會導致機體自身的傷害;如果病毒量大,免疫又很強,會出現比較劇烈的局部鬥爭,造成局部的炎症細胞損害,就是所謂的炎症因數風暴,這個時候病情可能惡化,所以,有時候免疫越強 , 反而病情越重、進展越快。

我們在診療方案裡提到,有條件可以做細胞因數檢測。如果有明顯的炎症因數風暴,有大量炎症因數釋放,就不要讓它有過強的反應,可以用激素、丙種球蛋白藥物來解決炎症因數風暴問題,或者通過血液淨化、血漿置換減少炎症因數。感染後出現炎症反應是必然的,這是一個正常免疫過程,但是過強的免疫反應對機體傷害較大,我們希望有所控制,有所抑制。

問:爲什麼核酸檢測「假陰性 」現象頻發?

王貴強:第一個因素是檢測技術敏感性問題,就是檢測技術本身。首先是檢測手段的特異性、敏感性是不是足夠好;其次是操作過程中是不是非常規範,採集標本也是很有學問的。所以,在第五版診療方案裡,我們建議改成鼻咽拭子,原來只是說咽拭子,目前,從呼吸道傳染病看,鼻咽拭子的檢測陽性率更高一些,包括甲流乙流,都是以鼻咽拭子檢測爲主。

第二因素是疾病本身。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的傳染病,病毒大部分是通過呼吸道進入體內,所以上呼吸道的病毒量相對可能比較多。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主要感染肺,大量病毒在肺裡繁殖釋放,導致肺部炎症。這時上呼吸道的病毒量有可能就少了,因爲呼吸道黏膜本身有一定的免疫狀態,天然免疫發揮作用,上呼吸道檢測有可能就是陰性。這個時候下呼吸道標本的檢測,陽性率一定是高的。但是,剛得病時,下呼吸道不一定能檢測出來,要等出現肺炎、咳嗽有痰,它的陽性率一定是高的。這是疾病本身特點決定的。

問:目前抗病毒藥的研發情況怎麼樣,出現特效藥了嗎?

王貴強:目前這幾種藥還沒有資料出來,個案報告還不能下結論,只能說看到比較好的苗頭而已,包括瑞德西韋克力芝等。第五版診療方案還是說目前沒有確切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可以適用的就是干擾素噴霧、克力芝這些藥物,還有很多藥物在研究,像阿比多爾,這些都在做研究探索,目前還沒有定論。

問:疫情拐點大概什麼時候能到來?

王貴強:疫情拐點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看武漢、湖北地區的病人流動性是不是控制得很好,這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是其他省份的病人是不是及時得到有效的診斷和隔離。如果這兩方面都做得很好,我想很快就會看到所謂的拐點。目前,整個發病率有下降的趨勢,增幅不那麼大了,但還不能說拐點來了。可以說這是個好現象,預示着各地的防控力度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