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產值的車聯網產業,爲何畢業生流入率卻不足一成?

據統計,2020 年智能化與網聯化帶動汽車新增產值約31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達到 8000億元人民幣。智能網聯汽車高歌猛進的背後,人才問題正日益凸顯:傳統車輛工程專業高校畢業生已不再是受整車企業歡迎的“香餑餑”,甚至出現了知名車企校招對象中沒有機械類專業學生的現象;整車企業校招都更願意面向電子信息計算機和自動化人才,但卻往往在與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人才爭奪戰”中敗下陣來,就算成功招聘到心儀的人才,想要留住他們也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兒。

前不久,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清華大學汽車產業技術與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北京上尚汽車研究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教育分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應用與服務分會共同編寫完成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儘管高校新專業和新學科設置步伐加快,畢業生規模也逐年增加,但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畢業生流入目標產業的比例不足一成。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蓮芳在解讀《報告》時表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存在從業人員數量供給嚴重不足和人才質量不能滿足行業需求兩大問題,需要國家、企業、行業和高校通力合作,共同爲解決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面臨的難題做出貢獻

畢業生流入率僅0.82%,薪酬低成主因?

《報告》指出,根據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監測數據,預計2025年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17個本科專業畢業生總數約爲89.2萬人,高校畢業生供給以年複合增長率4.45%的速度增長。根據納人科技提供的數據,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就業的比例僅爲0.82%(1990~2017屆畢業生流入比),照此推算,2025年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只有約7300人,這顯然無法滿足汽車產業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科技公司看好智能汽車,紛紛入局的當下,爲何汽車行業反而對智能網聯人才的吸引力普遍不足?《報告》指出,主要原因在於汽車製造業對IT背景專業人才的薪酬缺乏競爭力。2019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製造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爲72088元,低於社會各行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82413元,更是隻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平均工資的48.9%。

即便是在車企已經有意識提高智能網聯人員薪酬之後,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調查顯示,其實在汽車企業中,從事智能網聯的IT背景專業人才薪酬已經大幅高於傳統專業人才,但由於依然低於IT背景專業人才的平均薪酬,因此仍然出現了離職率較高的現象。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有37.6%的人主動離職,其中大部分具有IT背景。

“IT背景專業人才難招、難用、難留用,薪酬要求高。”趙蓮芳無奈道,但企業開展大量培訓,傳統車輛專業補充IT知識,IT背景專業人才補充車輛知識,見效慢,效果弱。

過半專業課程實際崗位需求無關

在總量不足的同時,人才的質量也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智能網聯研發人員的專業分佈結果顯示,65%以上的人才爲非機械類,這說明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工作需要多學科複合型人才。但高校目前很難滿足產業的實際需求。《報告》數據顯示,畢業生在3個月內適應崗位的比例僅爲7.78%,6個月適應的比例爲40%,有32%的企業對畢業生適應崗位的能力不滿。

爲何人才與產業匹配程度不盡如人意?原因恐怕在於高校的專業及課程設置上。智能網聯汽車如今需要提供更多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等其他領域的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但由於車輛工程屬於機械工程下屬的二類學科,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受到約束和限制,已經與人才知識的結構需求出現了大幅偏離。據趙蓮芳介紹,個人調查問卷和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提供的課程設置現狀比較顯示,機械類(除車輛工程外)與車輛工程的核心專業課程體系與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課程需求的匹配度僅分別爲33%和53%。換言之,有過半的專業課程與畢業生實際工作的需求無關。

質、量雙低如何破局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下一步發展,趙蓮芳分別從國家、企業、行業和高校四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首先,鑑於汽車產業正在向智能網聯化轉型,所需人才知識結構除車輛和機械外,還需增加計算機、電子信息、自動化、材料、能源動力等相關學科知識,知識結構呈現複合型、交叉型特徵,國家應考慮將車輛工程升級爲一級交叉學科,並同時擴大計算機等三大類專業布點和招生規模。對於製造業薪酬低、吸引力不足等問題,通過財稅政策增加製造業利潤空間、提升製造業從業榮譽感。另外,加大引進海外人才政策力度也非常重要。其次,對於企業來說,應當積極參與教材編寫、高校教學及聯合建設實訓基地等工作,並重視品牌戰略,提升利潤空間,來提高人均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薪酬,同時還可積極探索多層次的複合型激勵措施等,例如跟投、鼓勵創業、股權激勵等。在個人成就感、職業晉升通道、集體榮譽感等方面也需要創新。第三,建議行業機構提供全系列培訓,同時結合緊缺崗位的要求,設置部分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項目。目前,中汽學會與吉林大學開發了智能網聯培訓全系列課程(包含12個技術方向),同時完善工程師水平評價機制,加大人才舉薦力度。並且,行業人才崗位序列和緊缺人才預警機制的建立也不可或缺。第四,高校應在盡力完善車輛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增加相關學科的同時,吸引企業參與高校教學活動,從而推動更深入和更緊密的校企合作,共同爲汽車產業人才的培養做出貢獻。

趙蓮芳表示,相信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質量與數量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