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元買入9391元賣出 大陸反壟斷局第一刀砍向原料藥

344元買入9391元賣出,大陸反壟斷局第一刀砍向原料藥。(大陸國家市監局網站截圖)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採購價在每公斤80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344元)左右的原料藥,銷售價格卻高達2184元(約合新臺幣9391元)。肥的是不法商人的腰包,卻傷害了患者利益。這個行業,捱了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後「第一刀」。

大陸國家反壟斷局18日正式掛牌成立。同一天,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出臺了《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原料藥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下稱《指南》),以加強原料藥領域反壟斷監管,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爲。

原料藥自身供給特點和供應格局,讓它極易具備滋生壟斷的土壤。

原料藥不能被病人直接服用,它只有加工成爲藥物製劑,才能供應臨牀。原料藥處於醫藥產業鏈上游,是保障下游製劑生產和臨牀用藥的基礎。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一家原料藥最多對應169家制劑企業。手握原料,就掌握了絕對優勢。

據大陸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局長李青介紹,在大陸1500種化學原料藥中,50種原料藥僅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僅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僅3家可以生產。

大多數原料掌握在少數人手上,就讓原料藥容易成爲串通壟斷、囤積居奇和高價兜售的重災區。

在《指南》印發的同一天(18日),微信公衆號「上海市場監管」消息稱,經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定管轄,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對南京寧衛醫藥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氯解磷定原料藥、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壟斷行爲作出行政處罰,罰沒款合計658萬餘元。

自2011年第一起原料藥壟斷案到今年7月,相關部門共展開13起原料藥壟斷案件調查,處罰23家企業。

原料藥企業准入門檻高、申請程序複雜、申請時間久,致使競爭者數量少、競爭不夠充分,這導致原料藥企業集中度高;而下游製劑企業更換原料藥供應商周期長且程式複雜,製劑企業往往會選擇與某一原料藥企業長期合作,從而對其形成高度依賴性。

在原料藥企業大幅漲價、停止供貨或限制供貨時,製劑企業只能被動接受。

原料商的市場分額和壟斷地位,控制了製劑生產企業的銷售權和定價權。一瓶病毒靈出廠價原來只要4.85元,後來漲到58元。人民網-觀點頻道曾刊文指出:製劑生產企業沒有談判空間,只能被動接受;醫院患者沒有替代選擇,不得不高價購買。

《指南》共六章29條,與《反壟斷法》的結構緊密銜接,針對各方面反映較爲突出的原料藥領域壟斷問題,明確反壟斷監管的基本原則、思路和方法,細化壟斷行爲認定標準。《指南》還提到了行業協會在反壟斷中的作用,明確不得組織原料藥經營者達成壟斷協定,也不得爲原料藥經營者達成壟斷協定提供便利條件。

大陸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表示,《指南》的制定和出臺,進一步完善了反壟斷監管制度規則,有利於增強原料藥領域反壟斷執法的統一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執法的可預期性和透明度。同時,也有利於原料藥領域經營者明確行爲界限,依法加強合規自律,降低違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