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位學者因爲它慘死,這是醫學史上尤爲悲壯的研究

1895 年 11 月 8 日下午,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像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一個人在裡面搗鼓着陰極射線的研究。

就在這樣的不經意間,他意外發現了 X 射線!當倫琴夫人安娜從第一張 X 光照片上看到自己的手骨時,失聲驚呼「我看到了自己死後」。

倫琴故居上的紀念壁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此,現代科學史邂逅了一個偉大時代,回望人類科學發展的百年征途,到處都有 X 射線的不朽豐碑:

l 1912 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發現晶體中 X 光的衍射;

l 1913 年,英國科學家布拉格父子的研究使得 X 射線成爲研究晶體結構的探針,DNA 雙螺旋的發現就是 X 光的功勞;

l 現代醫學影像學的開創,同樣受益於 X 光的發現,醫生無須動用手術刀,便能觀察患者內部的結構和運動......

可是,這樣一個改變世界的偉大研究背後,卻有着一段聞者落淚的悲壯故事。

359 位殉道者

在德國漢堡聖喬治醫院的花園裡,靜靜矗立着一座紀念碑,它有個獨特的名字——

X 射線殉道者紀念碑(X-ray Martyrs' Memorial)。

爲了紀念那些因在醫學上使用輻射,特別是 X 射線而獻身的先驅者,德國倫琴射線學會在 1936 年 4 月 4 日立起了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剛建成時,石碑上鐫刻着 15 個國家的 169 位醫生、物理學家、化學家、技術人員、實驗室助理和護士的名字,到了 1959 年,這份名單增補到 359 個。

排在石碑名單首位的,是聖喬治醫院放射科的創始人海因裡希·阿爾伯斯-勳伯格(Heinrich Albers-Schönberg)。

這位老哥對 X 射線的研究是非常狂熱的,不僅創建了期刊 Fortschritte auf dem Gebiete der Röntgenstrahlen(《X 射線新進展》),撰寫了放射學技術的教科書,還是德國倫琴學會的創始成員之一。

海因裡希·阿爾伯斯-勳伯格,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可是,一百年前的科學家哪裡知道 X 射線對人體有着致命危害?

在他們眼裡,這種無色無嗅無感覺,卻能輕易穿透固體的玩意簡直是外掛般的存在,做實驗時幾乎毫不設防。

1908 年,長期暴露 X 射線下的勳伯格不幸罹患皮膚癌。爲了活命,他選擇「壯士斷腕」,截去右手中指和左臂膀。

但這只是徒勞,1921 年 6 月 4 日,勳伯格在癌症的折磨下痛苦的離去,終年 56 歲。

再來看個驚悚的,倫琴故鄉的博物館裡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博物館創始人、早期放射專家克勞斯留下的截肢的手。

克勞斯的左手因爲被 X 射線過度照射而癌變,爲了警示後人,他將自己截下的手保存在倫琴博物館內,斷手爲誡.....

圖片來源:網絡

X 射線在禍害了一衆歐洲科學家後,也沒落下大洋彼岸的美國。

1896 年 1 月 5 日,當《維也納新聞》首次報道這種神奇的新型射線後,北美大陸也聞風而動喧騰起來,享譽世界的發明家愛迪生立馬對此展開了研究。

全世界第一篇有關 X 射線的報紙報道,圖片來源:kathylovesphysics.com

愛迪生髮揮了研究燈泡的頭鐵精神,用窮舉法對 1800 種化學物質進行實驗,終於發現鎢酸鈣是最好的熒光材料,並順利製作出了風靡世界的方錐型頭戴觀察儀。

隨着研究的深入,愛迪生逐漸開始感到左眼失焦和腸胃不適,於是他把 X 光管的預熱工作交給了得力助手達利。

那時候的預熱手段非常莽,研究者直接把手放到 X 光管和熒光屏之間,當看見手骨清晰顯現時,就表明機器完成預熱可以工作了。

愛迪生正通過 X 光檢查達利的手,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dayofradiology.com

可憐的達利因爲長期暴露在 X 光下,沒過幾年手部和臉部就出現問題了,1902 年因癌變直接截去右手 4 個指頭和整個左手,再後來乾脆截掉 2 只胳臂......

即便如此,他最後還是沒能逃過 X 光的索命,在 1904 年 10 月去世,年僅 39 歲,是美國第一位 X 光的捐軀者。

親眼目睹助手的慘死後,愛迪生深受打擊,從此放棄對 X 光的一切研究,並直到臨終都拒絕 X 光檢。他曾心有餘悸地表示:

「別跟我談 X 光,我怕它......」

類似經歷的學者還有很多很多:

l 1906 年,率先在手術中使用 X 光的美國醫生威格爾,在截肢 2 年後因癌症擴散去世;

l 1908 年,第一個拍攝了人類脊柱 X 光照片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茲,因放射性損傷截去了左臂;

l 1927 年,德國最負盛譽的 X 光攝影師吉賽爾,因過度承受輻射而罹患癌症去世;

l 1929 年,安裝了美國第一臺 X 光治療儀的醫生格魯伯,在左手截肢後又接連經受 90 多次手術磨難,最後死於癌擴散......

我們很難一一介紹每位殉道者,但這些名字背後都有着一段獨特而悲壯的故事,值得每個後來人緬懷。

據說,倫琴學會曾在 1920 年舉辦過一次晚宴,在場對大多數學者因爲缺胳膊斷手,面對端上來香噴噴的烤雞根本無福消受,只能落下了悲傷了淚水。

一隻烤雞,輕鬆羞辱了一衆 X 射線專家的尊嚴......

瘋狂的年代

被 X 射線傷害的,不僅有這些專家學者,還有無數的民衆。

1896 年 2 月 19 日,愛迪生帶着 4 臺便攜式 X 光設備出席全國電器博覽會,數百人排起長隊,只爲了一睹自己的骨頭。

當人們在神奇的射線下看到自己透視的影子時,三觀直接震碎一地,五花八門的用途瞬間被開發出來。

有時候,人類的腦洞真的很大。

當時的年輕女性都以拍攝 X 光照片爲時尚,她們紛紛涌進 X 光照相館,只爲拍上一張具有「骨相美」的藝術照。

達官貴人們也是搶着接受 X 光的洗禮,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伉儷、葡萄牙皇后阿米莉亞都在第一時間留下了 X 光藝術照,甚至連倫琴本人都是 X 光照相的愛好者。

1900 年,美國一幅描繪 X 光照相的漫畫,圖片來源:Fine Art American

更誇張的發明是 X 光試鞋機,這玩意幾乎成了每家鞋店的標配。

X 光試鞋機的廣告,圖片來源:siemens-healthineers.com

1 米多高的機櫃下面安着 X 光發射管,可以把鞋子輪廓和腳指骨投射出來。據當時鞋店的說法,店員可以根據腳部的 X 光片幫助選出最合適的鞋子......

值得一提的是,試鞋器從 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生產,一直到 70 年代才徹底消亡,心疼那半個世紀人們的雙腳。

而最讓筆者服氣的發明,則是 X 光脫毛療法。

當時有些大聰明發現,人長期暴露於 X 光下毛髮會自然脫落,於是發明了這種硬核脫毛療法,只需要在 X 射線下躺 20 個小時就可以達到全自動、無痛持久脫毛的目的。

想想現在每天爲脫髮犯愁的場景,筆者其實還挺羨慕那時候的人......

X 光脫毛療法的廣告,圖片來源:imss.org

那個年代的瘋狂放在整個科學史上都是極爲罕見的,人們在對新發明認知完全不足的情況下,就火急火燎地將它全面引入生活。

步子跨大了那肯定是要扯到蛋的,據不完全統計,從 1895 年到 1936 年因爲濫用 X 射線死亡或者是得病的人多達幾十萬。

在 X 射線上吃了這麼多虧以後,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問題。1925 年,第一屆國際放射學大會在倫敦召開,首次提出 X 射線的防護問題。

1928 年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二屆大會上成立了防護委員會,並制定出最早的 X 射線操作規範。

此後隨着防護措施的日趨嚴格和 X 光設備的迅速改進,醫療中的 X 光災難才慢慢成爲歷史。

科學的拓荒者

回首 X 光技術的開拓史,科學家們作爲人類最勇敢的拓荒者慘遭重創,幾乎全軍覆沒。

1936 年 6 月,美國第 11 屆倫琴協會主席布朗寫了一本書,American Martyrs to Science Through the Roentgen Rays(《美國獻身於倫琴射線的科學烈士》)。

他在書中深情撰寫了 28 位 X 光殉難者的傳記。悲劇的是,布朗後來也因 X 光輻射引發的癌症而去世,寫到最後偏偏遺漏了自己......

1936 年,衆人在殉道者紀念碑前緬懷,圖片來源:springer.com

科學家們試圖創造未來,卻被自己的研究搶先擊倒的故事,歷史上重複上演太多次了。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那時候的科學家都是用嘴來吮吸移液的,這些不要命的傢伙吸過傷寒桿菌、沙門氏菌、炭疽芽胞桿菌、鏈球菌、梅毒螺旋體、肝炎病毒......

有調查指出,那個年代約有 40% 的實驗室源感染事件都是因吮吸移液導致的,幾乎每 5 次吮吸移液操作中就有 1 次會發生感染。

在隔壁化學領域,同樣有着一項極爲悲壯的研究——氟的發現。

這是化學元素史上,參加人數最多、危險最大、工作最難的課題,從舍勒開始歷經 100 多年才被製造了出來,其間十數位化學家先後因此中毒殉難。

最終發現氟單質的莫瓦桑曾在臨死前感嘆:氟奪走了我 10 年的生命!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縱觀科學發展的一幕幕悲壯故事,裡面凝聚的是人類科學探索的勇氣,這是文明最可貴的精神。那些殉道者們敢想敢做,哪怕以血肉之軀去試錯,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X 射線殉道者紀念碑的銘文是這麼寫的:

向在與疾病的鬥爭中犧牲的科學家們致敬

他們是醫學上安全使用 X 射線和鐳的英勇先驅

不朽,是他們的榮耀

作爲科研工作者,大家在認真遵守實驗安全規章的同時,也記得感謝一下這些爲我們探路的先驅們。

參考資料:

1.https://en.jinzhao.wiki/wiki/Wilhelm_R%C3%B6ntgen

2.https://en.jinzhao.wiki/wiki/Monument_to_the_X-ray_and_Radium_Martyrs_of_All_Nations

3.《文明的代價:人類「誤用」「濫用」科學遭反噬》,人民網,2015-03-13

4.https://kathylovesphysics.com/2018/10/18/a-sensational-discovery-die-presse-january-5-1896-first-newspaper-article-on-the-x-ray/

5.https://www.internationaldayofradiology.com/app/uploads/2017/09/IDOR_2012_Story-of-Radiology_RZ_lowres.pdf

題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