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沉迷辨識成因及預防講座 避免扼殺孩子成長關鍵

▲▼ 嘉義衛生局3C沉迷的辨識成因及預防講座。(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隨着電腦手機普及,網際網路的應用已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網路遊戲及其他網路活動更是成長於E世代的青少年的重要休閒娛樂。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邀請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名譽理事長柯慧貞教授,針對民衆心理師不同族羣,於嘉義基督教醫院辦理「3C沉迷的辨識成因及預防」講座。

許多個案國小起就以網路遊戲爲主要休閒,對於其他休閒或運動全無興趣,幾乎把大多數的休閒時間都花在網路上,到了國中時,缺乏網路以外的休閒活動來作爲紓解壓力方式,而造成對網路一昧的依賴,這樣的情況不僅容易成癮,一旦成癮,在缺乏其他興趣下,相當不易戒除。

柯慧貞表示,網路成癮的治療不易,從國小就接觸網路的青少年,到國中出現成癮症狀後,往往對青少年造成深遠的影響,也讓家長不知所措、十分無力。因此,網路成癮的預防應從小做起,建議父母親儘量利用國小階段來培養青少年適當的興趣。尤其是國小畢業的暑假,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時刻,但也是網路成癮的出現的危險時期,在這段關鍵的時刻除了要積極有效的管理外,也要鼓勵青少年發展多元適當的興趣和課外活動

柯慧貞教授參考國外研究整理出不同年齡層孩子的3C產品使用教養建議:0-3歲: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不可以使用。3-6歲:在家長監督下使用,限制一天不可使用超過1小時。6-9歲:在家長監督下使用,限制一天不可使用超過2小時。9-12歲:在明確規範下使用3C產品,一天以不超過2小時爲原則。12-18歲:自主管理,家長與孩子一同討論,規劃網路使用時間。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父母,電腦不要放在孩子房間裡,從現在開始實施數位教養六原則,「一聽二規三動動四感五慣六贊贊」,傾聽了解孩子使用3C 的需求,在孩童開始接觸網路時,即應約定上網規範,要求時間管理,約定完成某些事物後方可上網,這些限制可以訓練小孩自我剋制之能力,剋制自己來完成關機動作,並由家長以身作則。

另外,每使用30 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10 分鐘,以保護眼睛,避免長時間在熒幕前,產生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對腦部與認知發展、注意力問題,以及心理社會健康的不良影響。

►修圖修到厭世!這款CP值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