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被狗咬傷離世,接種狂犬病疫苗爲何仍無法避免悲劇?

近期,河南3歲男童被狗咬傷不幸離世的消息,引發人們關注。據媒體報道,男童死亡時還沒來得及注射第五針狂犬病疫苗。

從被咬傷到離世,男童經歷了怎樣的病痛折磨?爲何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仍發病身亡?本期《健康關注》爲您解讀。

3歲男童被狗咬傷,18天后離世

3歲男童被狗咬傷,18天后離世

綜合媒體報道及官方通報,我們來梳理一下男童被咬傷到離世期間,都經歷了什麼?

4月21日下午被咬傷。男孩在河南新野縣趙崗村附近公路旁玩耍時被突然跑出來的一隻“哈士奇”攻擊咬成重傷。男孩腿部、脖子、眼睛周圍都被咬掉一塊肉,耳朵後面和脖子上有幾個大牙印,身上有多處破皮的地方。

當天,家人就帶孩子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鄉下缺少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又因孩子傷勢嚴重,家人立刻帶孩子趕往南陽市,找到一個24小時犬傷處理預防接種綜合門診,清洗了傷口、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即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在南陽市中心醫院辦理了住院。

5月1日辦理了出院。男童在南陽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了9天,辦理了出院。

5月7日開始情況惡化。孩子母親表示,孩子剛出院的幾天狀態還是不錯,但從5月7日開始情況惡化。

5月8日緊急送往ICU搶救。孩子頻繁嘔吐和情緒狂躁,5月8日當晚被緊急送往南陽市婦幼保健院的ICU進行救治。

5月9日離世。凌晨,孩子被送往鄭州的河南省人民醫院進行搶救,但最終未能挽回該男童的生命。

其實,類似的悲劇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

·2017年7月,西安32歲女子被一條流浪狗咬傷左腿外踝和內踝,事發後,該女子及時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不幸的是,28天后,她仍然因狂犬病發作不治身亡;

·2018年9月,浙江6歲男童在家附近被狗咬傷後注射3針狂犬疫苗後仍去世,死因爲狂犬病病發;

·2019年4月,江蘇3歲女童放學回家路上被同學家的寵物狗抓傷,去醫院打狂犬疫苗後發燒死亡。

接種了狂犬病疫苗,爲何還會發病?

接種了狂犬病疫苗,爲何還會發病?

有網友質疑是不是疫苗有問題,但這一點遭到了否認。南陽市疾控中心、南陽新野縣疾控中心、南陽臥龍區疾控中心均表示對此事完成初步調查,狂犬病疫苗與被動免疫製劑的管理(藥品的採購、運輸與存放)、狂犬病暴露處置(傷口處置、注射狂犬病疫苗與被動免疫製劑)以及醫療救治等方面未發現異常。

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主任醫師殷文武接受本站健康採訪時稱,注射狂犬病疫苗越快越好。一般推薦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超過24小時的最好也應與剛遭暴露者一樣儘快接種,爭取在發病之前讓疫苗起作用。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通常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

殷文武介紹,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抗狂犬病血清(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都屬於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的作用機理是,在疫苗接種產生主動免疫前,通過在暴露部位直接浸潤注射抗體,以中和傷口處理後殘留的病毒,從而降低傷口內病毒含量以減少發病的概率。如果未能及時注射,在第一劑狂犬病疫苗接種後的7天內均可補註。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和狂犬病疫苗之間不可替代。

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狂犬病疫苗以及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需要根據暴露程度決定。

一級暴露:皮膚完整、沒破皮,沒有接觸自身粘膜,病毒沒進入身體,不需要處理。

二級暴露:破皮了但沒有出血,病毒有可能進入身體,用肥皂和流水沖洗傷口15分鐘,然後打狂犬病疫苗。

三級暴露:破皮流血,病毒很可能進入身體,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和狂犬病疫苗。

據相關研究顯示,大部分人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之後,會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但也不是100%。如果抗體還沒有產生,且進入體內的狂犬病毒量比較多,傷口又在頭頸部離中樞神經比較近,那麼就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病毒跑到了抗體前面,狂犬病發作。

狂犬病死亡率幾乎100%

殷文武介紹,狂犬病死亡率幾乎100%。原因在於,狂犬病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對神經組織有非常強的親和力)。

狂犬病病毒自皮膚或者破損的粘膜侵入機體後,會沿着神經末梢進入到中樞神經中,然後大量複製。中樞神經本身的免疫防禦作用比較弱,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致使抗病毒免疫不能進入到中樞神經中,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毒,因此它就可以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大量複製。

狂犬病毒從進入大腦到完全破壞中樞神經只需要24小時,中樞神經重要功能區一旦被破壞,人立即死亡。從發病起,一般不到5天時間就能置人於死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目前任何一種藥劑都不能在不損害中樞神經的情況下消滅病毒。

雖然,狂犬病免疫失敗的概率比較低,但萬一攤到了自己頭上呢?小小的生命已然逝去,目前惡犬主人是誰還是未知,當地警方正在積極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