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不孕症治療補助次數砍半 國健署曝2考量

民進黨立委賴惠員今日在立法院質詢,40歲以上不孕症夫婦至少得進行3次以上療程才能成功受孕,國健署補助應增加至少2次。圖/截自YT國會頻道

臺灣出生率全球倒數,衛福部110年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統計至9月中旬成功催生了1萬3257位新生兒誕生。明年規劃26億元經費辦理,但40歲以上補助次數僅3次,少於40歲以下的6次。民進黨立委賴惠員今日在立法院質詢,40歲以上不孕症夫婦至少得進行3次以上療程才能成功受孕,是否國健署補助應增加至少2次?國健署迴應指出,以「成功率」、「健康風險」兩因素爲考量,是否能夠增加次數,需要再與各界團體討論。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進行討論。賴惠員表示,國健署不孕症治療擴大補助催生了1萬3000多位新生兒,是相當正確的政策,但40歲至45歲治療補助次數僅3次,應該重新評估。

賴惠員指出,根據專家學者意見,40歲以上不孕症夫妻的胚胎異常率高達8成,臨牀上不孕症治療平均得做3次以上,才能成功受孕。而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希望不管是試管嬰兒、凍卵等方式,應該替想生的民衆排除阻礙,至少增加2次的不孕症治療補助次數。

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表示,不孕症治療補助一直由專家委員會持續評估,當時訂定3次的補助次數是與生殖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共同討論決議,未來醫學進步可能可以調整,但仍以「成功率」、「健康風險」爲考量,是否能夠增加次數,需要再與各界團體討論。

賴惠員接着說,以目前醫學技術來說並不是問題,但補助經費是問題,針對少子化要有積極作爲,補助就應該要增加不只1次,至少得2次。吳昭軍最後僅回,「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