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日本小學生集體脫險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

7月24日,江蘇連雲港學生們在贛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學習游泳。資料圖片

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爲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爲夷嗎?

據日本新聞網、朝日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11月19日,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另有5名船員、5名教師)的觀光船在日本香川縣阪出市附近海域撞擊到不明物體後沉沒,包括52名小學生在內的所有乘員全部脫險。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觀光船開始下沉之後,船長眼見船體的沉沒已不可避免,他在發出呼救信號之後,指示52名小學生穿上救生衣棄船。一些勇敢的學生率先跳入海中,而後鼓勵其他學生效仿。就這樣,學生們相互打氣、幫助,在船體下沉的過程中陸續跳入海中,絕大多數學生最終都跳入海中等待救援,一直等到附近一條漁船趕到。讓中國家長驚歎的,除了事件中的日本小學生應該大多數都掌握了游泳技能之外,還有他們臨危不亂、相互幫助、共度危機的品質。

這起沉船事件發生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有着不小的關注度。一直以來,日本的學校體育就是中國學習的榜樣,此次日本小學生在沉船事件中表現出的鎮定和自救能力,再次讓中國的家長和學者看到,日本的學校體育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教授認爲,這起事件說明,體育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應該與“三生”教育(生命、生存和生活)緊密結合。體育也是一種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這揭示了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他說:“我們的體育教育,也應當更好地把‘學’和‘生’有機結合起來,要認識到‘學’是過程和途徑,‘生’是目標和根本。”

這起事件讓中國家長驚歎的是日本學生幾乎都會游泳和他們在危機中的團結互助。

日本筑波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小野太郎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設游泳課,但是游泳課的教學目標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游泳。

小野太郎表示,日本的學生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應對落水危機,這就是日本學校在游泳課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全衣教學”環節,即安排學生體驗穿着普通衣物落水的感受並開展自救,因爲當學生遭遇落水意外時,幾乎不可能正好穿着泳裝,而根據測試,普通衣物吸水能力是泳裝的四倍以上。即使是一個掌握了游泳技能的學生,在穿着普通衣服落水時,也會感到行動困難。如果學生從未體驗過這種“全衣教學”,將很難從容面對突然落水的意外。

王宗平表示,當體育上升到“三生”教育的高度,那麼,掌握游泳對學生的意義也就不僅僅是他們學會了一項運動技能,更是獲得了一項求生技能。

小野太郎表示,這次沉船事件在日本也引起了很大關注,畢竟涉及了52個小學生,並且冬季的海水溫度很低,孩子們全部脫險確實很不容易。這起事件也在日本教育界引發了思考,比如與危機處理相關的游泳教學值得肯定,以及當電子產品吸引了學生更多注意力時,日本如何通過新的形式去激發學生持續參與體育的熱情。

近幾年,有關日本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相關視頻在中國傳播甚廣,比如日本幼兒園的幼兒學習側手翻、跳山羊等一些視頻,就時常出現在中國的媒體報道中和社交平臺上。大多數中國家長只是通過這些視頻看到日本孩子優異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素質,但在王宗平看來,這實際上也反映出日本的學校體育與安全教育的結合,“當人在遇到危險時,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頭部、內臟(軀幹),體操動作裡的前滾翻就有這樣的效果。”日本的各級學校對體操教學高度重視,除了爲了提高學生的柔韌、敏捷、平衡等身體素質之外,也體現着幫助學生更有效的應對意外傷害的教學宗旨。日本的體育教學甚至鼓勵一定範圍內的冒險性,因爲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一定的危險,對危險纔能有更深刻的認知。此次52名日本小學生在沉船事件裡的沉着冷靜實際上也反映出,日本學生對突發意外既有思想準備也有行動準備。

王宗平表示,“對於中國的學校體育來說,也應當更多地意識到體育不是簡單地教孩子鍛鍊一下身體,而是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在這次日本的沉船事件中,面對危機時,日本小學生相互鼓勵、扶助的細節也讓中國的家長和學者感慨,爲什麼日本的孩子有這麼強的團結協作能力?

這實際上也和體育教育有關。

王宗平說,“體育是競爭的,但體育是一種合作的競爭。”

今年4月,荷蘭25名高中生駕駛一艘1920年製造的大帆船古巴返回荷蘭,這條新聞也在中國引發轟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時從加勒比地區回歐洲的空中交通完全中斷,這羣在古巴完成爲期6周的帆船駕駛課程的高中生無法搭乘預定的航班回國,被困在古巴,最終他們決定在老師的帶領下駕駛帆船返回荷蘭。歷經38天的跨大西洋航行之後,他們安全抵家。這羣荷蘭高中生的“壯舉”給中國家長的最大觸動同樣是這樣一個思考:他們爲什麼有勇氣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且還成功做到了。

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也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過程,在危難的時候,他們纔會自覺地去使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王宗平表示,我們現在已經對集體球類項目在學校的開展越來越重視,比如對校園足球的推行,也是爲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但是,我們的很多學校、老師、家長都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上的重要作用。

觀察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學校體育活動開展,不難發現,集體項目如足球、籃球棒球橄欖球冰球等備受推崇,而且在這些項目在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特別強調團隊合作。即便是個人項目,諸如游泳、體操、網球等,在這些國家也提倡團隊比賽,比如游泳的接力、各種項目的團體賽等。團隊合作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團結合作去獲得比賽的勝利,也體現在大家共同應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都履行自己的責任。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注重團結的國家。“我們不僅要重視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大團結,而且,小範圍的,一個單位的、一個集體的小團結也很重要。”王宗平表示,“而體育爲孩子們去感受、培養這種小範圍的、身邊的團結提供了最好的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