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封家書處決前從獄中寄出!白恐受難者高一生:我的信要留下來,寂寞時看看

▲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獄中家書新書發表。書中影像:高一生(左2站立者)與臺南師範學校同學合影(圖/高英傑授權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白色恐怖受難者鄒族高一生,自1952年從獄中寄出第一封信家人後,在處決前陸續寫了數十封家書,現存56封,是少數被完整留存的重要歷史依據。他曾在信中說「我的信要保存下來,寂寞的時候看看。」如今完整集結出版《高一生獄中家書》,今(28)日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與讀者一同見證原住民轉型正義里程碑

▲《高一生獄中家書》完整收錄白恐受難者高一生在獄中所寫信件。(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鄒族菁英高一生自1952年9月14日從獄中寄出第一封信後,至1954年4月17日遭處決前,於獄中共書寫數十封家書,寄給阿里山的家人,現存56封,是目前受難者中在青島東路3號押房所寫的家書當中,有被完整留存下來的極少數案例,更是見證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歷史證據,彌足珍貴。

這批書信由高一生次子高英傑翻譯成中文,其後譯文由同爲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焜霖校訂,由蔡焜霖曾歷經戰後最後一個日文世代,因此對高一生的日文,有格外親切的體會和掌握,兩人奠定了珍貴且無可取代的基礎。後由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及致理科技大學教授津田勤子教授合力校訂,力求趨近原義,以維持原來的素樸感,集合4人之力,希望高一生的書信能爲中文讀者帶來日文原有的感動力。

▲《高一生獄中家書》書中影像:1924年高一生(前坐者嘉義尋常高等小學校畢業時,與兄長合照。(圖/高英傑授權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表示,人權館在2013年「世界人權日」獲贈此書所集結的高一生家書,便期望藉由出版的機會,向社會傳達兩層意義:第一,讓大衆對臺灣原住民族在威權統治過程中,遭受國家暴力迫害的真實境遇,能有更真切的理解,在槍決66年後的今年4月17日,陳俊宏更陪同高英傑前往高一生之墓,藉該書出版向高一生前輩致上最高敬意。明年起,人權館將與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密切合作,更誠摯邀請所有政治受難前輩或家屬們,共同來思考如何把手邊還存在着的文物或書信,努力地將記憶傳承下來。

其二,威權統治時期原住民族的受難經驗、以及其中存在的結構性暴力,都遠遠超出社會既有的理解,人權館自去年起開始以「行動博物館」的方式,將轉型正義與文學深入部落,意識到不只是涉及公民政治權利,更有着社會文化、土地等不同面向議題待處理,如何將「過去的負債」轉換爲「未來的資產」,需要各方共同來關注,也唯有如此,民主深化的國度纔有可能。

▲高一生的次子高英傑分享出版感言。(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高一生的次子高英傑表示,父親曾於信中寫道「我的信要保存下來,寂寞的時候看看。」當時父親書信是家族裡唯一的安慰和支撐,如今能有此機會將家書蒐集成冊,非常感動,高英傑現場也以日文清唱道,「你不在的家鄉,春天會褪色」向在天上的父親表達「我們做到了。」

協助校訂譯文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則細數身處時代轉換的同感,家書中對於家人、鄒族以及臺灣社會所透露的愛,在當權政府眼裡即是罪,期望轉型正義的時代,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過去的苦難。

《高一生獄中家書》新書發表會今(28)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該書完整收錄白色恐怖受難者鄒族高一生,在國家政治迫害的高壓體制下,於青島東路3號軍法看守所中,道出對家人、部落最真摯的心聲。高英傑也特別再捐贈父親「家計簿」手稿及充滿父親眉批的《ハーペー先生》(哈威老師)一書,讓高一生的史料、文物更加完整,與讀者一同見證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