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餘個免費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停車難,是讓許多車主頭疼的一件事。爲了找一個車位,有的車主經常“兜兜轉轉尋尋覓覓”。“開車10分鐘、停車半小時”“繞樹三匝、無位可停”……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生活中,對停車難的吐槽比比皆是。
然而,在江西省銅鼓縣,7000餘個免費停車位讓停車變得不再難。近年來,銅鼓縣全力打造規範化、精細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過新建停車場、開放機關單位內部停車位等一系列舉措,着力解決制約銅鼓發展的城市問題和短板,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城市品位穩步提升,人民羣衆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斷增強。
寬敞平整的路面、乾淨整潔的環境、清新溼潤的空氣……在銅鼓縣環城北路往溫泉高速公路方向的拐角處,一處新增的1000餘平方米停車場讓過往車主不由點贊。
多年以前,這裡還是一塊菜地,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經常流入其中,每逢颳風下雨,菜地泥水橫流、臭味逼人。“看上去坑坑窪窪,一年到頭亂糟糟、臭烘烘的。”家住環城北路寨上廣場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說,自從菜地被改建成停車場後,周邊環境好多了,大家停車也更方便了。
近年來,銅鼓縣爲有效緩解停車難、亂停車這一城市管理難點、痛點問題,積極落實“三拼三促”部署要求,強化問題導向,順應羣衆需求,組織市政人員對城區醫院、公園及學校等區域進行現場踏勘,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全面科學合理施劃機動車免費停車位,努力做到“佈局合理、滿足需要、設置規範、便民利民”,並通過新建停車場和公共停車泊位,把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
“緩解停車難,要從多方面增加車位的供給。”銅鼓縣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衛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一方面,充分用好城市拆遷地、邊角地、零星地等閒置場地,見縫插針大力建設“口袋”停車場;
另一方面,整合政府性資源停車場、社會停車場等各類停車資源,推動機關單位庭院停車資源共享,釋放潛在的停車位資源。
環城北路步行街對面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4個;西湖村黨員活動中心對面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6個;施劃城南路非機動車道停車位699個,迎賓大道非機動車道停車位453個……據瞭解,通過多措並舉,該縣目前已有免費停車位7000餘個,市民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銅鼓縣共有機動車6.2萬餘輛,其中中心城區近兩萬輛。和許多城市一樣,“車多位少”現象也曾給該縣城市管理部門帶來一定的困擾。
爲何實行免費停車?銅鼓縣相關部門在調研中發現,收取或上漲停車費,會導致部分車主爲了躲避繳費而亂停亂放,“漲費限停”並不能完全解決停車難與亂停車問題。
爲此,銅鼓縣改變思維,實施停車資源開放共享、對羣衆停車不收費政策,全縣所有機關大院也免費向羣衆開放停車。與此同時,該縣對城市公共停車泊位和停車場進行統一管理,用財政資金承擔維修、保潔等費用,做到有經費保障、有專人管理。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江西省十大紅色旅遊景點之一,以前這裡也曾出現過車位緊張、亂停亂放等現象。
“自從建設停車場後,這裡現有停車位有200多個,且標識清晰,團體旅遊的車輛都有序停放,遊客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改善交通旅遊環境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銅鼓研學產業和全域旅遊的發展。”銅鼓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何晴說。
“顧客有地方停車了,店裡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該縣沿街商鋪的一位老闆喜笑顏開。
“免費停車給來銅鼓的旅客、投資者留下的好印象、好口碑,是金錢買不到的。”銅鼓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不收取停車費,表面看是虧了,實際上是賺了。
實行免費停車後,難免讓人產生這樣的擔憂:會不會出現亂停亂放、影響環境等諸多問題?對此,銅鼓縣城管局三級主任科員盧肇熙告訴記者,在停車場的後續管理上,縣城管局加強常態化日常巡查,做好停車場周邊市容環境秩序的提升,並通過加強宣傳,引導羣衆規範有序停車。
“不收費不等於放任不管。”銅鼓縣城管局市政辦主任梅選文表示,下一步,全縣停車場還將進行升級改造,建設智慧化停車服務項目,通過智能化平臺上下聯動、橫向結合,進一步解決停車難、停車亂等城市管理停車難題,並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讓停車資源的管理變得更加“智慧”。
(本報記者 黃輝)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