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省份人口出現負增長,萬科淨利潤下降46.4%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7省份十年來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3月29日,全國有24個省份陸續公佈了2023年末常住人口數據,在這些省份中,僅有江蘇、浙江、貴州、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7個省份正增長,17個省份負增長,其中四川、安徽、湖北(2020年除外)、廣西、福建、重慶、青海7個省份十年來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比24個省份數據,進一步向前追溯可見,不少省份常住人口增量已經是連續三年爲負或下滑。這些首次負增長的省份高度集中於2022年人口迴流的中西部地區。而江浙滬、京津以及海南等沿海省份常住人口開始回暖,2022年後觸底回升明顯。(澎湃新聞)

|點評|各省市人口的負增長自然與全國出生人口下降的大環境有關。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口由西向東,由經濟發展緩慢的區域向經濟發達的區域流動本就是國內人口流動的常態。在經濟逐漸復甦的環境下,中部地區居民再度前往沿海城市尋求機會,人口外流之下出現負增長也屬正常。

人口的遷移流動往往與城市活力息息相關,而對於中部、北部地區的城市而言,如何增加常住人口的數量一直是一個難題。若不針對上述問題“對症下藥”,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只會愈發加重。而面對大城市的“搶人”政策,小城市想要挽回人口流失的局面,或許需要更多生活、就業,乃至房產福利方面的政策。

國有六大行去年合計日賺超37億元

3月29日消息,國有六大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交齊了2023年業績: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總計13769.04億元,平均每天賺37.72億元,與2022年的13482.96億元基本持平。2023年國有六大行在資產規模排名上,與2022年發生了變化。農業銀行超越建設銀行,成爲以資產計中國第二大商業銀行。

資產質量上,國有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在2023年集體上升,同時不良率全部回落。中國銀行是去年不良率下降幅度最大的銀行,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至1.27%。在房地產業務上,2023年郵儲銀行和交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下降,其餘四家小幅走高。(澎湃新聞)

|點評|淨息差收窄壓力增大,銀行盈利能力下滑,是國有六大行面臨的普遍難題。從去年財報來看,國有六大行的經營相當穩健,利潤總量十分可觀,從增速上看則幾乎停滯。去年存量房貸和貸款利率接連下調,銀行貸款利息收入減少。存款利率也進行了同步下調,但利率下調後居民更傾向於將活期存款轉爲定期,銀行存款利息支出負擔仍然很大。

目前,國有六大行的利潤組成中,利息收入佔比相當大,這也是中國銀行業的普遍情況。銀行淨息差壓力大,是導致國內降息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國實際利率處於較高位置,國內經濟增長緩慢,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步伐急需加快,助力實體經濟復甦。

韓國企業提出7.5萬美元生育獎金

3月29日消息,爲了鼓勵生育,韓國建築集團Booyoung承諾,員工家庭每生育一個孩子,便提供7.5萬美元的獎金。而這僅僅是衆多鼓勵措施中引人注目的一個。而在韓國政府方面,來自不同政黨的候選人也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提議,旨在緩解年輕人面臨的生育壓力,其中包括提供更慷慨的住房補貼和稅收優惠,強制父親休陪產假,以及延長卵子冷凍項目的補貼等。

根據韓國政府數據,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從2022年的0.78降至2023年的0.72,預計今年將降至0.68,而這遠低於保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最低生育率標準2.1。(華爾街見聞)

|點評|“生娃獎金”作爲鼓勵生育的手段並不少見。就國內來說,攜程就於去年6月宣佈投入10億元鼓勵員工生育。參考攜程集團給出的數據來看,“打錢”對於有生育意願的家庭來說,確實是能夠緩解經濟壓力,直觀提升生育意願的手段。

然而從全球視角來看,生育率下降更像是一種經濟發展帶來的自然現象。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醫療體系的完善,使得晚婚晚育成爲選擇,而更低的生育率和更高的期望壽命,共同加深了高收入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僅靠單個企業的激勵來解決這個問題終究是杯水車薪。想要提高整體居民的生育意願,還是需要更爲強力且宏觀的政策支持。

小米汽車“大定”難退款引熱議

3月29日消息,在小米汽車發佈會後,小米SU7上市4分鐘大定破萬,7分鐘大定破2萬,27分鐘大定5萬臺。隨後,部分消費者在維權平臺上投訴稱,5000元汽車定金無法退款。小米方面迴應稱,定金7日內支持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後,車輛配置會自動鎖定,消費者也可以提前主動鎖定配置。一旦訂單鎖定,車輛將進入生產階段,配置無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創始版現車配置已經鎖定,消費者在支付2萬元定金後,即鎖單。

據悉,小米SU7所在的20萬元—30萬元價格帶,也是如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除了特斯拉能夠月銷2萬輛以上外,極氪、蔚來等車企的純電車型過去兩個月月均銷量徘徊在1萬左右。(綜合財聯社)

|點評|小米汽車正式上市後一炮走紅,居高不下的熱度吸引了不少湊熱鬧的人。按照新能源車行業內約定俗成的規則,“大定”的訂單就是不可退的訂單。小米給用戶預留了7天可退定金的時間。用戶提前自己鎖定訂單,也會有窗口明確提示定金無法退回。小米在定金的設置上已經十分厚道,但架不住小米汽車的極高關注度,對於其他新能源車品牌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小米汽車這裡也能掀起不小的風浪。

小米汽車旗開得勝,熱度能否延續還需要看第一批用戶提車後的真實駕駛反饋。從盈利的角度來說,小米後續大概率會繼續推出其他車型,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追求產品性價比。

萬科去年淨利潤同比下降46.4%

3月29日,萬科舉行2023年業績說明會。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萬科未來兩年將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在會上提到,深圳國資協調了多家國企和萬科對接,這些項目如果全部落地完成以後,預計可以幫助萬科釋放的流動性在百億規模以上。

此前,萬科集團發佈了2023年年度業績公告。公告內容顯示,2023年萬科集團營業收入4657.4 億元,同比下降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1.6億元,同比2022年的226.9億元下降了105.3億元,降幅46.4%。截至2023年底,萬科在手貨幣資金998.1億元,可覆蓋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剔除預收房款的資產負債率爲65.5%,從2018年76%的高點連續5年下降。(綜合第一財經)

|點評|萬科年報的綜合表現屬於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去年萬科在銷售方面一直維持業內第二的水平,樓盤去化的難度相比多數房企來說要好上不少。即便如此,在行業持續的寒冬期內,萬科在樓盤售賣過程中免不了進行降價出售,再加上大額資產減值,導致萬科淨利潤腰斬。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萬科仍能保持正向現金流,在債務償還方面至今沒有出現實質性問題。

作爲國內房企的一面旗幟,萬科所得到的融資扶持力度以及貸款利率優惠,是多數房企難以享受到的。即便如此,萬科的流動性依舊稱不上寬裕。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萬科極大地放緩了拿地腳步。

華爾街接連下調特斯拉目標價

3月29日消息,輝盛(FactSet)數據顯示,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爲45.7萬,相比之下,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了42.3萬輛,2023年四季度交付量爲48.4萬輛,而1月末市場預期一季度的交付量爲49.4萬輛。縱觀整個3月,已有多家投行下調特斯拉的目標價,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瑞銀和高盛,其中富國銀行的目標價最低至120美元,意味着還要再跌30%左右。

富國銀行分析師認爲,特斯拉麪臨的核心問題在於,曾經強勁的增長能力已不再,多次降價以刺激需求,但收效甚微,收入和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但估值仍明顯高於其他大型成長股。在過去12個月裡,美股特斯拉股價跌幅達到9%,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30%。(華爾街見聞)

|點評|特斯拉長久以來都被資本市場以科技公司的身份對待,如今,特斯拉的定位越來越向傳統車企靠攏。特斯拉去年淨利潤下滑和自身產品的因素關係不大,近期完全自動駕駛(FSD)的逐漸成熟將特斯拉的產品力推上了新的臺階,然而短期內卻難以阻擋特斯拉銷量下滑的趨勢。歐美國家對於新能源車轉型的步伐開始放緩,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坡,傳統車企紛紛延後新能源車型的研發時間,影響了民衆對於新能源車的選擇傾向。

在中國,特斯拉在相似的車型中保持着不小優勢,然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中國新能源車廠商推出的各類其他車型,正在侵蝕特斯拉的市場。現在,特斯拉又迎來了小米這個新的挑戰者。特斯拉用降價維持銷量必然損害淨利潤表現,高毛利的面紗被摘下,特斯拉估值相應地出現回落。

3月新成立債基規模超千億

3月29日消息,債券型基金由於預期收益水平和預期風險水平高於貨幣市場基金,又低於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3月新成立債基規模達到1088.27億元,站上千億關口,而上一次債基募集規模超千億元是2023年12月。

2024年以來,發行基金規模最多的前30只基金均爲債基,多隻產品觸及相關監管規定的8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從基金類型來看,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最受機構基金所青睞,12只募集規模50億份以上的產品均爲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發行的產品數量和份額均居於領先位置。(證券時報網)

|點評|在A股市場仍在3000點附近拉鋸的當下,市場資金對權益市場的信心不足,轉向穩健、保本的債基產品合情合理。但比起債券產品的穩定性,或許有部分投資者是看中了近期債券快速上漲的走勢,期望債券市場維持上漲,以賺取超額收益的心態在佈局債基。

長期來看,由於債券存在票息,而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保持相對充裕的流動性,所以拉長時間來看,債券的風險並不是很高。但債券市場從2018年起已連漲多年,在近期的快速上漲後已出現了一定回落的趨勢,短期或有一定回調需求。若投資者對風險比較敏感,當前情況下先求穩健,等市場找到新的平衡後再佈局也不失爲一種選擇。

週五兩市低開高走滬指漲超1%

3月29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三大指數均收漲。盤面上,週期股集體走強,黃金股領漲,有色金屬概念股表現活躍,小米汽車概念股開盤大漲,5.5G概念股午後拉昇。下跌方面,AI概念股集體調整。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8586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736億。港股因節假日休市,滬深股通暫停交易。

截至收盤,滬指報3041.17點,漲1.01%,成交額爲3646億元;深成指報9400.85點,漲0.62%,成交額爲4940億元;創指報1818.2點,漲0.63%,成交額爲2173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兩市在沒有北向資金的參與下繼續反彈,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有所萎靡。具體來看,高息股和題材股再次迴歸。小米汽車價格公佈後預訂量猛增,相關題材股大幅高開後回落。國際金價走高,黃金板塊走強。石油、煤炭等高息股強勢迴歸,其中包含了擡升指數的意味。

題材股和高息股的上漲邏輯並不一致,高息股反映的是市場大資金的防守心態,題材股反覆炒作則是活躍資金積極進攻的結果。本月兩市走勢以震盪爲主,即將進入全年最看重業績的四月份,市場格局或將發生改變。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 曉波重磅新作《茅臺傳》有聲版上線

原聲講播專輯80集 共赴10⼩時的“茅臺時光”

長按掃碼▼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