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癌症和習慣有關!這10種人最容易中標

近8成癌症生活形態有關,日常10件事可降低罹癌機率。(圖/shutterstock)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最新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的癌症新增病例估計將達1810萬個、約960萬人死於癌症;而且近半的新增病例及超過一半死於癌症的病患可能都發生在亞洲

這份報告是IARC研究185個國家在36種癌症的發生率死亡率,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全球男女性分別每5人及每6人中就有1人會罹患癌症,而且每8名男性及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會因癌症而奪去性命。癌症之所以如此快速增加,主要和人口成長、老化、以及某些癌症的發生會和社會、經濟開發有關。

此外,研究人員預估2018年癌症發生率前三大是肺癌乳癌大腸腸癌,這三個癌症也分佔癌症死亡率的第一、第五及第二名。光是這三大癌症就佔了全球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三分之一,對人類生命的威脅不容小覷。

肥胖會提高罹患癌症的機會,因此應控制體重,減少細胞生長。(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癌症多與生活型態有關 10招對抗癌大敵

雖然IARC的專家不斷疾呼,面對這個全球的重大疾病,應儘早實施有效預防和早期檢查的相關政策,但其實面對癌症的威脅,既然每個人都是癌症的候選人,反過來說,每個人也都可以主動截斷某些致癌高危險因子

美國癌症研究院出版的《癌症止步(Stopping Cancer before its tarts)》指出,有77%的癌症根源與生活形態相關,與遺傳相關的危險因子則佔了14%,剩下的9%則與環境風險有關。

《康健》過去綜合了相關報告與臺灣本土狀況,整理出10種人容易被癌找上,以及10種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你我在對抗癌症大敵時,可以參考的做法。

肥胖、靜態生活少活動、飲食油膩、愛吃肉卻少吃蔬果、抽菸、吃檳榔、大量飲酒、重口味愛吃鹹、愛吃醃漬物、壓力大或容易焦慮憂煩的人,都是容易被癌症找上的人,因此,預防就得從這些問題或壞習慣下手。

1. 盯住你的BMI: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間。

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臟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爲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症的風險。

2. 每天流汗3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天。運動可以調整血液中睾固酮與雌激素,保護女性對抗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症,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運動另個好處是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

3. 喝綠茶咖啡: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國外研究也發現,咖啡有助於降低罹患肝癌、腎細胞癌、乳癌、女性得大腸癌的機率。

4. 新鮮蔬果579: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的發生率。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超過6歲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天天要吃7份蔬果;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蔬菜類1份約爲生重100公克,水果類約爲150公克。每日的蔬菜攝取量應該比水果多1份。

5. 跳開脂肪誘惑: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強烈,特別是乳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不妨以豆類或豆製品取代部份的肉;把肉皮、肥肉、外層的油炸裹粉去掉;刮除蛋糕的奶油或鮮奶油不吃;吃麪用少許麻油代替肉燥;烹調時蒸煮烤滷取代煎炸方式,都可以減少許多脂肪量。

6. 多吃雞、魚:研究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每週紅肉總攝取量最好不超過500公克,也應戒除煙燻、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培根等。

7. 戒菸、戒酒、戒檳榔:抽菸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口腔癌喉癌與食道癌風險,且長期飲酒過量容易造成肝硬化,進而增加得肝癌機會。檳榔則與頭頸癌(口腔癌、喉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8. 少鹽、不喝含糖飲料:每天攝取的鹽不超過6公克,少喝含糖分飲料,喝白開水最理想,天然果汁每天不超過150㏄,並且不吃發黴的穀類及豆類。

9. 餵母乳:建議至少哺餵母乳6個月。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寶寶將來罹患血癌風險比較低,媽媽則可得到降低乳癌風險的好處。

10. 保持輕鬆的情緒:心情鬱卒容易誘發癌症,許多罹癌的人回顧發病前兩、三年,常是身心處於壓力的狀態。醫學研究發現,精神壓力會削減免疫機能,抑鬱症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症機率明顯提高。

肺癌早期不容易發現,因此透過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圖片來源:康健資料)

●癌症發生率之首──「沉默殺手」肺癌早期無症狀

此外,面對「沉默殺手」─肺癌,除了高居全球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之首,同時也連續10年高居臺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萬芳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洧呈指出,有6~7成以上的肺癌初期病人並無明顯症狀,等到病人症狀出現時都已是肺癌晚期。

但除了有抽菸、常吸二手菸以及家族遺傳史相關的危險族羣千萬要提升自己的「病識感」之外,爲健康把關。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許翰琳更指出,甚至有些肺癌病人平常生活作息規律,但卻罹患肺癌。因此,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肺癌的病人是最佳的選擇。

空氣污染也已正式列爲一級致癌物,至少與肺癌和膀胱癌有關,但世衛組織指出,空污「沒有最低安全劑量」,換句話說,吸入愈少愈好,儘量遠離致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