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A股公司被點名!糾治資金佔用亂象,監管部門重拳出擊

資金佔用嚴重者將直接“紅牌罰下”!

2024年5月10日晚間,ST摩登、ST紅太陽、ST華鐵、*ST中利、ST浩源、*ST深天、ST長康、ST三聖、*ST信通等9家公司相繼披露收到責令改正措施決定的公告。公告顯示,前述九家公司被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大額資金,證監局要求其在6個月內清收佔款。

需要說明的是,最新修訂的退市新規將資金佔用、內控審計意見等納入規範類退市情形,其中,明確出現大股東大額資金佔用且不整改的,在強制退市中予以考慮。

針對前述九家公司的違規行爲,滬深交易所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切實整改到位,維護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

與此同時,本輪9家公司被責令改正,要求限期內完整,是監管機構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新“國九條”的具體體現,退市新規下的資金佔用“狙擊戰”正式打響。

監管機構密集出手 釋放“嚴監嚴管”鮮明信號

大股東資金佔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資者合法權益,嚴重侵蝕市場誠信基礎,是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沉痾頑疾。

近年來,A股市場連續實施兩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深入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集中整治違規佔用擔保等突出問題,取得積極成效,但從當前情況看,大股東佔用違規仍不時發生。

激濁揚清,監管機構密集出手。

4月12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規範類退市實施力度;

同時,證監會出臺《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明確出現大股東大額資金佔用且不整改的,在強制退市中予以考慮。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發佈退市新規,新增佔用退市情形,明確規定公司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餘額達到2億元以上或者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的30%以上,被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內完成整改的,依序停牌2個月,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個月後退市。

2023年滬深兩所對佔用大股東共計作出45單紀律處分,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對違規行爲負有主要責任的“首惡”從嚴處分,嚴肅懲治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爲。從嚴從重從快處分背後,是“兩強兩嚴”監管理念的落地。

一般而言,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嚴重侵害中小股東合法權益和資本市場秩序,出現此類情形的公司往往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內部控制形同虛設,有必要從市場清除,該類公司及早退市能夠有效避免投資者權益遭受進一步損害。

記者梳理髮現,本次退市新規新增佔用退市情形,切實增強對大股東侵佔監管威懾,督促大股東償還佔用款項,維護資產財務獨立性。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新規發佈施行後,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的,將適用退市新規退市,後任實際控制人要全面做好盡職調查,查明是否存在資金佔用,否則將承擔退市後果。

構建立體式追責 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責力度

*ST西發董事長、總經理王承波利用職務便利簽訂借款合同,從第三方借款2.598億元,並將其中1.9億餘元資金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 100萬元。

秦豐農業董事長王忠利用職務便利,以簽訂虛假合同方式,向供應商賬戶轉移資金927.58萬元。上述資金無償提供給其他公司使用,並用於王忠交房貸、物業費等,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100萬元。

ST滬科董事長張傑在實際控制人授意下,指使財務經理將上海科技16800萬元資金劃轉至上海科技下屬子公司,上述資金最終流向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指定的主體,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市場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必須樹牢上市公司姓“公”的意識,公司及其實控人、大股東和董監高都寄託着廣大投資者的信任,要把全部精力放到搞好經營、提升業績上,要對得起廣大投資者的信任,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是刑事犯罪,違反的必將受到嚴懲。

記者瞭解到,監管機構將積極推動出臺《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提高行政處罰威懾力,推動出臺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釋,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責力度,通過民行刑有機銜接的立體式追責,讓控股股東、實控人不敢隨意伸手佔用掏空,讓實施侵佔的大股東“人財兩空”。

投服中心代位訴訟 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針對前述違規公司,記者瞭解到,投服中心將堅持質詢與訴訟雙輪驅動,切實維護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目前,投服中心已就ST華鐵大股東資金佔用13億元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責任主體提起股東代位訴訟。另外,投服中心還對ST紅太陽大股東資金佔用事項發送股東質詢建議函,建議上市公司儘快提起訴訟向佔用方追償佔款;對*ST中利、*ST信通、ST三聖、ST浩源、ST長康、*ST深天六家公司資金佔用事項持續關注。

“在提起代位訴訟之前,投服中心先通過溝通協調工作督促公司整改。”投服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投服中心將積極貫徹落實新“國九條”要求,繼續積極履行公益性投保機構職責,充分發揮對行政監管的有益補充作用,協同發力築牢“大投保”鏈條,對資金佔用長期不解決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關鍵少數”一追到底,通過開展股東代位訴訟,依法要求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維護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合法權益,放下“立體化追責”的最後一塊拼圖。

需要說明的是,上市公司因未披露資金佔用導致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虛假記載,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可以依據《證券法》,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賠償其損失。

據介紹,投服中心將充分發揮投保機構的連接投資者、公益律師、監管機構、司法機構的優勢,精準選案,推進“支持訴訟+示範判決”的維權優勢,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獨董積極“亮劍” 切實發揮監督作用

在對違規公司的監管中,多家上市公司獨董積極“亮劍”,積極履職,主動發聲,以實際行動維護上市公司整體利益。這背後,A股已逐步形成獨董履職盡責的“新生態”。

2024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獨董督促函,要求公司督促相關方儘快償還佔用資金,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如ST紅太陽、ST華鐵、ST浩源、*ST深天和ST三聖。

其中,ST華鐵獨董在督促函中明確表示,如果被佔用的資金未能及時歸還公司且公司未能完成對資金管控不規範等事項的整改,獨董將無法同意2023年度財務報告和內控審計報告披露。

因ST華鐵未能按照獨立董事督促要求完成整改,導致獨立董事對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不認可,在審計委員會審議過程中投出反對票,相關年度報告未能獲得審議通過,進而無法提交董事會審議並按期披露。4月30日,ST華鐵公告稱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於2024年5月6日開市起停牌。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獨董制度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一環,在促進公司規範運作、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實際案例中,獨立董事的專業發聲,往往獲得上市公司的極大關注,很多公司第一時間表明瞭高度重視獨董意見、落實獨董要求的態度,有些公司還針對獨董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公開回復,獨董的表態也因此取得較好效果。

記者瞭解到,監管機構將積極推動出臺《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提高行政處罰威懾力,推動出臺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釋,加大涉刑移送和刑事追責力度,通過民行刑有機銜接的立體式追責,讓控股股東、實控人不敢隨意伸手佔用掏空,讓實施侵佔的大股東“人財兩空”。

責編:萬健禕

校對:王朝全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計劃隆重啓幕,點亮時代夢想、綻放時代光芒。

點擊海報即可報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