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聖胡安潛艦全員罹難 換成中共如何應對?

潛艦自19世紀末問世以來,因隱匿性佳,行蹤不易掌握而備受各國海軍青睞。1963年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攻擊型核子動力潛艦長尾鯊號(USS Thresher SSN 593)號失事,1968年天蠍號(USS Scorpion SSN 589)失事,兩艦官兵均全數罹難,引發了美國軍方對深海潛艦救難的關注。

潛艦救難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深海救難載具與失事潛艦對接,形成密封並與受救援潛艦內壓力相同,將失事潛艦乘員轉移到深海救難載具,再由深海救難載具轉運到救難母艦。目前,世界上擁有深海救難載具的只有美國、中國大陸、英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少數國家。

中共海軍的926型潛艦支援艦海洋島號(舷號864)於2010年初服役,排水量達7,600噸,2012年,同型艦劉公島號(舷號865)及長島號(舷號867)相繼服役。三艦均編制於北部戰區海軍防險救生船支隊,駐地青島。

長島號寬18公尺,滿載排水量7,000多噸,由中國大陸自行設計建造。該船採用全電力推進,可以在4級海象、低速洋流下實現全方位動力定位,能穩定停泊於作業海域。除傳統潛水裝備外,還裝配有遙控無人水下載具、深海救難載具、300公尺飽和潛水系統等先進的救援裝備。

在「環太平洋2016」聯合軍演中,長島號迅速搜索到美方佈設的模擬潛艦救生平臺,精準完成水下對接;今年9月,長島號攜帶LR-7深海救難載具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深海潛艦救難演習,首次成功與外軍潛艇開展實艇對接救援。

中國大陸於1971年開始研製深海救難載具,1986年試驗成功7103型深海救難載具。目前,該型深海救難載具已經退役。2008年底,中國大陸從英國引進LR-7型深海救難載具,成爲中共海軍深海潛艦救難的主要現役裝備。

深海救難載具作業深度500公尺,在水下姿態可以調節,靈反應十分靈敏,使深海救難載具能在海洋中自由航行,並能靈活調整姿勢,便於與失事潛艦對接。深海救難載具艇內有指揮艙和救生艙兩大艙室。其中,指揮艙是操縱員的主要操控部位,相當於駕駛室。救生艙分上室和下室。上室爲援救時的載人艙室,下室爲與失事潛艇救生平臺對接的過渡艙室。

深海救難載具水下作業針對性強,操縱人員是帶壓與潛艇進行精準對接,援救潛艦乘員時需要打開艙門,程式複雜繁瑣。與失事潛艇對接時,既要考慮水流和能見度的影響,又要考慮潛艇內壓和潛艇傾角,要求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最大限度救援,操縱對接難度大,水下作業風險高。 此外,深海救難載具操縱員要熟練掌握操縱、航海、水聲、潛水醫學、電氣、機械、液壓等多方面的知識,培訓一名合格的操縱員至少需要2-3年時間。

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救難能力方面,擁有前美軍Diver級救難艦兩艘,國軍把救難艦與拖船合稱爲「大字號」救難艦。分別是大湖軍艦(ARS 552)和大屯軍艦(ARS 556),兩艦配備氣壓式潛水裝備和深海救難減壓艙,不過國軍至今然沒有深海救難載具姑且不論「潛艦國造」是否能成功,建立完整的潛艦救難能力,對於確保現役的海龍潛艦(SS 793)、海虎潛艦(SS 794)和世界最老的海獅潛艦(SS 791)、海豹潛艦(SS 792),的服役安全,增加官兵信心,這筆投資應有相當的迫切性,在聖胡安號潛艦事故後,國防部宜應提高新型救難艦的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