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原標題:【特別策劃】A股散戶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九點半上崗/十五點離場/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都挺忙/炒股爲哪樁/賺錢不容易/被套很平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經常是滿倉/淺套就止損/深套就死扛…”

十五年前,一首膾炙人口的《股民老張》勾勒出A股散戶自畫像。時過境遷,老張們還在股市裡沉浮,小張們也已扎着堆入市。

中國結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A股自然人投資者接近1.74億人,非自然人38.72萬戶,自然人佔比超過99.7%。

A股市場過往30年裡,從最初的散戶絕對主導到機構資金陸續進場,境內專業機構及外資持股市值佔比不斷上升,市場投資者的持股結構在改革中持續優化。但毋庸置疑的是,散戶投資者仍是A股市場中的“流量擔當”,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界面新聞找來了五位在股市中摸爬滾打多年、個性鮮明特徵迥異的A股投資者,讓他們聊聊這些年的炒股故事。賺了還是賠了?長線持有還是快進快出?對哪隻股票最長情?投資心法有幾條?

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1、我的炒股花名是“加倉嘉措”

姓名顧小錘

性別:女

股齡:6年

身份:90後媒體“打工人”

炒股宣言:“跟着國家政策走!”、“見好就收,不要追漲殺跌”

自述:

炒股這幾年讓我對人生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思量之下後,前段時間給自己起了個很深刻的花名,“加倉嘉措”。(其實也有想過叫“平倉沒錯”或是“加平都錯”)

第一次買股票是在15年讀大二的時候,在上一門和財政學相關的課,其中有講到股票投資,當時我就心思萌動,馬上就去開戶下單了。

人生中選的第一支股票是環保股。挑中它的原因其實也挺簡單的,北方霧霾很嚴重,當時有個相關題材的紀錄片到處刷屏,別提多火了。作爲新聞專業學生,我馬上嗅到了其中的投資機會,感覺環保概念大有可爲,就買了一支市場關注的龍頭股雪迪龍。剛買的時候確實有賺,但隨着紀錄片的熱議風頭過去,股價也一路下挫,而且公司本身經營管理也有問題。當大政策概念股火起來的時候,即使是頭豬也會在風口上飛起來。

你也看出來了吧?不是金融專業背景,我挑股票其實沒什麼標準可言,只有一個樸素的原則:跟着國家政策走!

比如國家會發一些農業相關的政策文件,我就跟風買農業股,北大荒買了就一直放在那裡沒管,等再過幾年看看吧。疫情期間,我又買了些生物醫療類的股票。

虧最慘的時候就是15年下半年那會兒,真是活久見!見識了千股跌停,體驗過熔斷。股票瘋狂跌,我不停地買,當時心裡就想着,必須得繼續加倉,才能攤薄成本。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有虧得最多,只有虧得更多,有幾隻股票到現在還在“坑”裡躺着,虧了多少我也不敢看。

吃虧吃多了,我現在也稍微變“聰明”了一些,懂得“見好就收”,不要追漲殺跌,買股票之前會關注一下公司財報,看看有沒有負面新聞,下手比之前要謹慎許多。市場教會我這些道理,我想我會永遠銘記在心裡。

對我來說,市場沒有什麼規律可言,我的投資策略就是跟着國家政策走,畢竟政策方向還是比較明確的。

2、不走我爸的老路,我是信奉"指數教"的新基民

姓名:萬福

性別:男

基齡:半年

身份:90後奶爸

擇基宣言:“誓死不炒股”、“買指數就是買國運

自述: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不算親自下場廝殺的股民,而是一個信奉指數教的新基民。

今年三月疫情期間,天天待在家裡閒着沒事幹,刷到微博首頁上總有人說買基金賺錢。出於好奇,我就打開了支某寶,選的第一支基金是科技基,因爲買那支基金,平臺會給紅包補貼,買入也不需要手續費。

剛買了一個星期,收益率就有百分之十,可把我樂壞了,後來就陸陸續續買了很多科技基,什麼“諾安渣男”、“海公公”我都買過。沒想到兩個月後科技基就一落千丈了,我就不斷加倉,開啓了漫長的回本之路。

也正是這幾個月的市場經歷,讓我意識到,不能再走上我爸的老路!我爸就是個老股民,他07、08年開始炒股,天天聽理財講座,剛開始猛賺後來就虧了十多萬,還加過理財羣,聽投資大V忽悠又虧了一筆錢。可以說我爸就是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代表。

我可不能重演我爸的“悲劇”。所以我不僅不買股票,我連股票型基金都不買,買的一般都是指數型基金,因爲這樣風險比較小嘛,雖然說收益也低一點。我也關注雪球大V、理財博主,還加過理財羣,但我只看不聽,保持着自己的戰略定力。

我對基金的收益沒有太大預期,年化10%左右就很滿足了,畢竟P2P沒出問題的時候都能到這個數。目前來看,我今年已經超額達到目標,剛瞄了一眼,今年的收益率已經跑贏滬深300了。

我想好了,等女兒長大,我會從她上初中起就教她理財,從買指數基金開始,畢竟買指數就是買國運。

3、挑選股票方面,我有一套“童話投資學”

姓名:吳吞

性別:男

股齡:8年

身份:“財經界第一實習生

擇股宣言:“相信概率,永遠不賭”;“找到能夠用51%勝率去賺1%收益的投資方法,然後不斷重複。”

自述:

我叫吳吞,今年23歲,炒得了股票,也出版過書,人稱“財經界第一實習生”。

要說我實習過的公司,那可真是兩隻手也數不過來。雲掌財經、雪球、創新工場、溫莎資本、鼎盛華資本、華泰證券、騰訊、嘉實基金、合晶睿智、36氪、易方達……這些都曾經是我的“東家”,各行各業都有,工作內容也比較雜,但主要還是市場方向和投資方向居多。

至於我的投資經歷,和實習一樣,也很豐富。

600637,東方明珠,這是我買的第一隻股票,那時候還叫百視通。當時我剛上高中,因爲考上了重點高中,老媽爲了對我表示獎勵,把她虧得只剩1萬多的股票賬戶給我操盤。

從那之後,我就算一腳正式踏入“股海”,這麼多年可以說是得失參半。給我回報最高的是港股李寧,人生中第一次慘虧則是因爲炒作了一隻殼股——宇順電子,虧損了近40%,而且因爲這隻股票多次長時間停牌,還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挑選股票方面,我自有一套“童話投資學”,通常我會買三類股票,對應三個童話故事。

一是白雪公主,不論惡毒的王后做了什麼,魔鏡永遠會說白雪公主纔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有些公司也是這樣,無論競爭對手做了什麼,都無法撼動他們的地位,這其實就是巴菲特說的護城河,它可能是品牌、專利、特許經營權、規模優勢等,白雪公主就指的是擁有護城河的公司。

二是青蛙王子青蛙王子本身是王子,是因爲女巫的魔咒才變成了青蛙,但是經歷過公主的吻就會變回王子。市場上也有這樣的魔咒,那就是“黑天鵝事件”事件,而公主的吻是什麼呢,是行業重估的機會。這種時候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定會恢復他的王子身份。比如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的伊利蒙牛,13年底塑化劑事件、打擊三公消費事件之後的五糧液茅臺,19年最強限補令之後的新東方、好未來。

三是灰姑娘,灰姑娘本身很美麗,但是因爲服裝的原因得不到認可,而換上水晶鞋之後立馬光芒萬丈。在我看來灰姑娘式的企業是那些本身具備優勢(可能是用戶或流量),做出一些積極改變(換上水晶鞋),很容易帶來價值重估。

至於清倉的標準,就比較模糊了。從定性的角度,當我感覺公司貴了,或者發現身邊或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唱多,那就是到了該拋出的時機

市場其實是有規律的。“不逃課老師不點名,一逃課老師就點名“,這和投資中的“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其實很像。很簡單,你想買的時候恰恰是大多數人想買的時候,你賣的時候恰恰是大多數人想賣的時候。而這種時候對機構來說恰好是出貨和建倉的絕佳時機。

要問炒股這麼多年,市場教會了我什麼,我以前的答案是:“永遠保持敬畏”,現在我會說“相信概率,永遠不賭”。找到能夠用51%勝率去賺1%收益的投資方法,然後不斷重複。永遠不賭博,哪怕是49%的勝率,也可能獲得100%收益的機會。

4、老婆讓我把股市的錢都清退了

姓名:如鬆

性別:男

股齡:17年

身份:60後中學數學老師

炒股宣言:“落袋爲安,有賺就要走。”、“持股待漲,不要盲目割肉。”

自述:

接觸股票還挺偶然的,03、04年的時候有過一波牛市,身邊的家人朋友都在買,我也沒忍住,就跟風加入了。當時女兒又正好去了寄宿制初中上學,平時沒事炒炒股,也打發了不少空閒時間。

可能是因爲職業和性格原因吧,我在投資的時候也是屬於保守穩健型的,主要做做短線。一般會選擇在大盤迴調幅度較大時挑選優質標的買入,或是上升趨勢熱門股單日出現大幅下跌時買入。比如我在09年底的時候關注到豬肉有漲價趨勢,同時傲農生物的業績不錯且價格處於相對低位,所以毫不猶豫就買入了。

每次虧錢的時候,說實話,心情都會很沮喪、焦慮,無力感油然而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9年,我當時買的“白馬股”歐菲光突然爆雷,股價腰斬,連續跌停後我又不斷補倉,股價橫盤很久纔回升,實在是心力交瘁。現在,我老婆已經讓我把股市的錢都清退了,因爲考慮到女兒畢業之後要幫她買房,所以不再做這種風險投資了。

前兩天看到一個炒股段子,把我給樂了半天,股市中人深有共鳴:

今天電腦壞了拿去實體店維修,師傅檢查後說:“主板有問題。”

我說:“這我知道,難道創業板就沒有問題?”

師傅一下子愣住了,突然緊緊的握住了我的手:“同志,可把你等來了,你是哪部分的?”

我噙住淚花告訴他:“4500點山腰部隊,你呢?”

師傅絕望的說:“5100點山頭先遣隊。”

旁邊要飯的湊過來說:“我是6124老紅軍。”

作爲一個”過來人“,對還留在股市或者想要進入股市的兄弟,我只有兩條建議:落袋爲安,有賺就要走;持股待漲,不要盲目割肉。投資一支基本面優質且價格相對低位的股長期持有,設定止盈止損位,按預期買賣,或者直接買基金,都是不錯的選擇。

5、在營業部待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股民我沒見過

姓名:陳守義

年齡:47歲

性別:男

身份: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老總

股齡:0年。按規定,哥不能炒股,不過江湖漂了27年,什麼類型股民沒見過。

炒股箴言: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總對一隻指數“一往情深”?如果不懂金融、沒有“兩把刷子”,輕易不要碰股票。

自述:

“證券從業人員不準炒股”,以前總認爲這是對從業人員的不公平。現在才知道,這是最大的福利和保護啊!哈哈開個玩笑。

從1993年入行到現在,在券商營業部滿打滿算幹了27年,我算得上是證券行業一枚“老兵”了。

別看現在大多數營業部都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我們以前日子也紅火過。最早的時候,交易股票必須得到櫃檯去,你得在交易單子上寫清楚要買啥股票,賣啥股票,再讓工作人員幫你把指令報給交易所,由交易員一筆一筆敲進系統。

07年大牛市那會兒,上證指數飆到五六千點的時候,營業部擠滿了人,都擠破了頭要開戶,好像開晚了就損失幾個億似的。但是我們人手有限啊,一個人一天最多也就服務五、六十個客戶,有的客戶來得晚了,要排兩三個小時隊才能開戶成功。

但你看現在,一切都變了。差不多是從十年前開始吧,來營業部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現在想開個戶,辦業務,手機裡裝個證券公司APP,全給你“一條龍”搞定,哪還需要費時費力去櫃檯排隊等號呢。

客戶沒了現場需求,我們自然也只能“精兵簡政”了。櫃檯麼,已經是“過氣”明星,智能機器現在是新晉“網紅”,除了特殊業務還得在人工服務檯辦,剩下百分之八九十的業務,靠智能機就能全部搞定了。

這麼多年,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類似“寧波敢死隊”的掘金團隊。大概十年前,他們就三個人,都是80後。每天做T+0,每天在市場上借券、借股票。那時候借券用的保證金很少,他借10個億的券/股票,交200萬保證金就可以了。當天買當天還。基本上固定收益一年50%左右。不過這都是時代的產物了。

在營業部待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股民我沒見過。幾十年股齡的老股民和80、90後的年輕股民,這兩撥人的炒股姿勢還真的很不一樣。

老股民麼,總喜歡盯着上證指數不放,屬於老思想、老觀念。上證指數裡面有上千只股票,有“好學生”,也有“壞學生”,用這種綜合指數來衡量市場,說實在的,不是完全準確,甚至可以說有點過時了。現在各種個性化指數,科技的、新能源的、汽車的,我總是勸他們,要多看看不同細分領域的指數,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總對一隻指數“一往情深”?

年紀輕輕的股民裡面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都是“三不”態度:不怎麼關心,不怎麼買、不怎麼參與;還有一小部分有很好的背景,有的留過學,有的在華爾街工作過,會用很多專業的手段來交易,比如量化、對衝這些,這種綜合性炒股票的方式其實是比較穩定的,能賺到錢的,而這一小部分人才是將來炒股的大勢。

我個人也建議,如果不懂金融、沒有“兩把刷子”,輕易不要碰股票。“投資有風險”不是一句玩笑話。很多人看到ST股票跌到一塊錢了,都覺得好便宜,趕緊買買買。他們會去研究股票爲什麼會跌到一塊錢嗎?絕大多數不會的。

永遠要記得,在這個市場裡,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最多不超過5%的人吧,是真正有能力、適合去做這件事的,而且這5%的人裡面,也只有1%能連續不斷地賺到錢。

儘管我國A股市場基因就是散戶投資者,前邊這30年是這樣。但後面的30年、60年或者100年200年,一定是一個機構市場。隨着註冊制、退市制度的完善,我想我們的A股市場前途無量!而我也將繼續做好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