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辣+鹹!27歲女大腸長「瘜肉」 潛伏10年恐轉癌

▲愛吃辣+鹹!27歲女大腸長「瘜肉」,潛伏10年恐轉癌。(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大腸瘜肉發生年齡年輕化癌症可能提早來報到!27歲的陳小姐喜歡吃重鹹、激辣的食物,加上蔬果攝取不足,每天雖有排便但偏黑,也常常感到肚子悶痛不適,去醫院檢查後發現大腸長了「瘜肉」。臺灣癌症基金會提醒,從35歲開始是大腸瘜肉高峰,提醒50歲以下民衆定期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早期阻斷腸癌病變。

爲了減少大腸癌發生的機率,臺灣癌症基金會自8年前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001位民衆中,有737位成功追捕到瘜肉並切除,其中40~49歲的佔了79%、30~39歲的佔了77%。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家侖表示,從國健署資料來看,50歲以上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明顯增高,從過去的資料來看,從瘜肉發展腫瘤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因此在35~45歲間發現瘜肉,就要特別注意。

根據國健署統計,臺灣每年罹患大腸癌的人數已逾1萬4965人,是民國68年的11.9倍,女性數值更高達13倍之多。臺灣癌症基金會今(18)日公佈「上班族大腸瘜肉發生與飲食習慣調查」,發現五大腸勞的飲食特徵爲「重鹹油多、肉食攝取多、腸常壞菌多、宵夜聚餐多以及操勞延食多」。

張家侖說,吃重鹹、油膩、多紅肉,都會造成排便不順,糞便毒素滯留腸道,不斷刺激黏膜,纔會引造成發炎甚至癌變的發生。他提醒,蔬果及益生菌是促進腸胃道蠕動的重要來源,兒童、成年男女的每日蔬果攝取量,需以5份、7份及9份爲宜,並定期做大腸癌和糞便潛血篩檢,纔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