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泡麪「腹脹」不理 18歲男確診胃癌四期...1年就離世

▲愛吃泡麪「腹脹」也不理,18歲男確診胃癌四期...1年後不治。(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罹癌族羣以6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但近年來飲食西化,加上民衆飲食不忌口,偶爾也有年輕的案例傳出。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家瑞表示,他曾收治過一名18歲男性,因爲愛吃泡麪,加上自以爲年輕,不把腹脹當一回事,等到很不舒服由父母陪同就醫,才發現是胃癌第四期,因爲癌細胞早已轉移,無法手術清除,治療了1年多就不幸離世。

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肝癌。2013年臺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死亡2241人,在癌症排名中分居第7與第5。由於胃癌早期無徵兆,直到第3、4期癌細胞「吃穿胃壁」,患者纔會因消化能力變差、易腹脹、吃東西疼痛感、大便顏色變深等症狀才驚覺有異,但前來就診時,癌症早已擴散、轉移。

▲喜好高鹽、醃漬煙燻燒烤食物如泡麪、烤肉等民衆,都是罹患胃癌的風險族羣。(圖/示意圖/記者陳姿吟攝)

臺灣與歐美國家的胃癌病患中,僅10~20%被診斷爲早期胃癌,而日本的胃癌患者中,則有40~50%皆爲早期,這與日本自1983年起,便推行全國性的胃癌篩檢計劃有很大的關係

顏家瑞說,有4成胃癌患者初次診斷即爲「進行性胃癌」,程度約等同於第3、4期癌症,若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約30%;如果被診斷爲「轉移性胃癌」,5年的存活率更不到10%,相較於胃癌防治積極的日本及韓國,臺灣的存活率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顏家瑞說明18歲男大生罹胃癌原因。(影/記者嚴雲岑攝)

顏家瑞提醒,胃癌發生率不如肝癌、肝癌,讓國人容易輕忽,若想提高臺人罹患胃癌的存活率,應從加強篩檢着手。家族有胃癌病史、喜愛吃醃製食品、曾罹患過胃潰瘍或胃容易漲的民衆,都應該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因爲胃癌前期症狀易與胃潰瘍混淆,如果診斷出胃潰瘍,應在服用胃酸抑制劑4個月後,再做一次胃鏡檢查,若發炎情況持續,就要再服藥至完全修復爲止。

此外,在飲食方面,顏家瑞除建議少吃高鹽、煙燻及亞硝酸鹽食物外,也建議民衆要加強新鮮蔬果的攝取。由於很多胃炎病患都是壓力大引起,他也建議民衆要時常保持愉快心情,平日多運動定期照胃鏡,才能把胃癌的發生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