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元年 科技巨頭唱旺臺鏈

圖/本報資料照片

科技巨頭看AI PC

AI PC時代來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廣達資深副總楊麒令、華碩共同執行長鬍書賓及光寶科總經理邱森彬,均看好AI PC將爲臺灣供應鏈,帶來難得一見的機會與潛力。童子賢強調,2024年會是AI PC元年,相關零組件、軟體架構等皆已開始支援,將讓已有40年曆史的PC產業萌發新芽。

業者指出,臺系ODM廠、晶片、傳輸介面及關鍵零組件等業者可望受惠,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瑞昱、聯發科、新唐、聯陽、友達及臺積電等大啖AI PC商機。

根據資策會調查,今年全球AI PC滲透率約15.7%,2027年將成長至65.9%,上看1.7億臺。由於AI PC需具備 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和NPU(神經網路處理器),處理不同的AI任務需求,童子賢、楊麒令、胡書賓及邱森彬16日參加臺北電腦展前「AI PC產業前景座談會」,對AI PC看法樂觀。

童子賢表示,AI影響的程度跟20幾年前的網路一樣重大,對現有資通訊產業、半導體或是零組件產業都有正面影響。

他強調,這對臺灣產業而言是個機會,企業及個人可以運用AI提升工作、生產效率。不過,以往進行AI運算時都會將資料傳到雲端,難免會衍生個資、隱私問題,這也是爲何會發展AI PC原因之一,除了可以加強處理能力外,對個人隱私、安全也有保障。

楊麒令則認爲,AMD、高通、英特爾大廠持續積極投入,系統單晶片(SoC)技術發展迅速,且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如Google持續開發可用於邊緣裝置的小型LLM;種種因素意味着AI PC是件自然且必然會發生的事,未來會以極快的速度往前進。

胡書賓則重申對AI PC樂觀前景,相信這一波由生成式AI帶動的AI浪潮,將加持整個PC產業進入下一個成長週期。

隨着下半年起以40 TOPS(每秒1兆次操作)爲算力基礎門檻的AI PC傾巢而出,真正的挑戰纔會出現,包括硬體架構規格、算力持續提升及部分AI模型必須落地到PC時如何順暢執行運作,都需與中上游的產業生態系一起努力。

邱森彬強調,AI應用仰賴產業生態圈提出解決方案,由於AI晶片算力提高,耗能成爲重要議題,並推升電源需求,光寶科將積極配合產業提供電源解決方案,協助AI產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