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創始人艾誠:從關注“碳達峰”“碳中和”到社會影響力投資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記者馬可佳)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開啓碳中和征程的元年。“雙碳”目標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引來各方廣泛關注。近日,知名主持人投資人、《艾問創始人艾誠在“2021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受邀主持、參與峰會並在現場接受央廣網記者獨家專訪。

“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艾誠表示,其中,綠色資管作爲綠色金融中最爲活躍和最具潛力領域之一,有着巨大的投資需求增長空間。

這是艾誠第二次主持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我是作爲一個創業心態受邀前來的。”她清晰記得,第一屆峰會時間是2020年9月。此前,中國政府向世界莊嚴承諾,力爭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在國家“雙碳”目標引導下,低碳經濟全面擴容。根據央行測算,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要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到2060年則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餘額僅有8700億元。目前綠色股權市場和資產管理處於起步階段,綠色資管行業處在發展的重要風口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屆會議快速展開。從最初的概念到如今五大商業銀行齊聚一堂。“一年過去了,你會發現大資管行業正在圍繞碳中和達成一個共識,綠色金融是資管行業共同的未來。”艾誠總結

一場由“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發生,其中也包括對資管行業在內的金融領域產生的深刻影響。正如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所講,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會全面向低碳轉型,這是一個拐點,三大產業的結構將會進一步地調整。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長陳洪宛則表示,實體經濟大規模向低碳、零碳轉型過程中,需要大量綠色低碳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需要通過金融體系動員社會資本實現。根據中國投資協會估計,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術儲能技術等領域需要投資70萬億元,這是綠色金融領域面臨的重要機遇,也是資產管理行業面臨的重要機遇。

“劉明康主席的講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講了一句非常犀利的話,不要把雙碳當成唐僧肉,什麼人都來咬一口。”艾誠認爲,大資管行業對雙碳目標的認可,意味着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真有信心把“綠水青山”做成更大的文章。“最好的國際經驗(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是什麼?國際市場上關於碳交易已經非常成熟,它有明確的定價和確權,碳交易的機制也很合理,碳交易信息的披露也很完善,更重要的是立法和執法也非常到位。”

在艾誠看來,低碳、零碳經濟也符合社會影響力投資。“這是我在哈佛肯尼迪學院最喜歡的一門課程。”社會影響力投資是指那些追求財務回報之外,也意欲對社會或環境產生可量化的積極影響的投資。比如小鵬汽車,艾誠在採訪小鵬汽車何小鵬時發現,這個年輕人除了賺錢之外,還有做中國智能汽車的赤子之心。小鵬汽車招股書的第一頁寫着公司使命:“通過數據驅動智能電動汽車的變革,引領未來出行生活。”

“雙碳”目標不是一句空話,也是每個企業可踐行的真實生活。汽車產業可以用新能源減排實現低碳目標;銀行、券商可以用支持節能環保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實現低碳目標;投資機構可以用投資環保項目人造肉項目等實現低碳目標......

而對於每個人來說,“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艾誠進一步向公衆呼籲,少用一個塑料袋,少用一張紙,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我自己是一個環保主義者,經常騎共享單車參加活動。低碳的行爲方式,也是我在擇業時候的一種參考和標準化;下一個風口,或者說創投圈的一個共識。”符合低碳策略的,一定會受到資本市場上最好的反饋。

“低碳,並不是一個了不起的願景。而是一個現實的標準,去影響你的創業方向和你創業過程中所有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