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破壞性創造 陸學者籲理性看待

當AI在全球蓬勃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爭議也激起不少擔憂聲浪。但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表示,當前需要理性看待人工智慧的破壞性創造。(新華社)

當AI在全球蓬勃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爭議也激起不少擔憂聲浪。但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表示,當前需要理性看待人工智慧的破壞性創造,過程中總會有或大或小的問題,但是過度悲觀,杞人憂天是不可取的。

近期包括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內等一批業界人士喊話要暫停訓練功能更爲強大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呂本富近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直言,大陸內部也有類似的擔心,目前這些質疑可能加劇公衆焦慮,難有建設性作用。

呂本富認爲,泛泛的討論、杞人憂天都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認真思考接下來發展可能面臨的風險,儘快制定治理方案。如何儘快突破AGI(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發展的技術瓶頸、監管體系如何彈性化,以及就業問題需要未雨綢繆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他稱,海外大廠的AGI開源技術有隨時關閉的風險,大陸需要有自研的大模型,莫讓別人的地板成爲大陸的天花板。但目前大陸大模型的問答結果與國外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以晶片爲核心硬體基礎的算力一直還處於卡脖子狀態。如何突破這些技術瓶頸,甚至換道超車都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

呂本富還說,大陸對AGI的監管討論剛剛開始,尚未形成成熟的監管思路。在國際競爭如火如荼之時,監管的效率直接決定了AGI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如何在資料與隱私安全、濫用風險、倫理等方面保持平衡,考驗着監管者的智慧。

此外,呂本富表明,經濟史表明,真正能夠引發宏觀性、全局性就業危機的因素只有經濟蕭條和制度摩擦,而不是機器換人;機器可以代替一部分人力,但是同時也會按自己的乘數效應產生很多新職位,甚至比以前更多。

不過,他也坦言,AGI確實對就業具有偏向性影響,可能導致勞動力就業結構呈現V型趨勢;中等技能的常規工作不斷減少,中等技能水平的勞動力面臨更大的被替代風險。但生產力工具與人之間並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目前需要理性看待人工智慧的破壞性創造,最重要的是着眼於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