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驅動聯網汽車的未來 終端設備迎來第三次革命

本站科技訊3月23日消息,據Venturebeat報道,2017年,我們正處於終端設備上第三次革命曙光中。第一次終端設備大革命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當時Windows出現在個人電腦上。第二次大革命誕生於2006年,當時最酷的智能手機iPhone面世。現在,我們正面臨着終端用戶體驗轉變的風口浪尖上,而汽車成爲無可爭議的主角。這種轉變比前兩次更重要,因爲它標誌着理解物理世界的數字化道路。

在未來5到15年中,汽車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2017年就是這種鉅變起點。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0年,上路聯網汽車將達到2.5億輛。大部分增長將是新數據服務和新產品,而非傳統意義上汽車本身的“彎曲金屬和橡膠”。諮詢公司麥肯錫估計,聯網汽車數據以及隨之出現的新商業模式,到2030年價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

2025年的汽車與今天的汽車看起來截然不同。屆時,汽車實際上會變成“輪子上的電腦”,可以產生大量寶貴數據。而只有當基礎設施能夠處理、分析以及從中獲取洞見時,這些數據纔會變得有意義。這也就是爲何人工智能(AI)正驅動聯網汽車未來的原因。

有許多趨勢正幫助形成汽車的未來,其中之一就是計算技術的大規模注入,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汽車上的電子設計。除了音箱,汽車將可以運行復雜的程序。就像iPhone已經證明電腦可以進行語音通話那樣,未來汽車也可展現出電腦能夠每天移動我們的能力。汽車還將經歷傳感器革命,傳感器成本下降的同時,我們會看到功能方面巨大進步。爲此,汽車最終將安裝數十種短程傳感器,收集有關它們環境的海量數據。

此外,對於2025年的汽車來說,連接到雲端將是核心部分。汽車將不再是孤立的模塊,在20年的生命週期中始終保持不變。相反,它們將能夠從雲端下載新的功能。所有傳感器數據將被髮送到雲端或使用V2V(汽車對汽車)和V2I(汽車對基礎設施)點對點傳送,後者將讓短程數據變得更加有用。這些數據將被收集以形成街道層面甚至城市層面的交通全景圖。就像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那樣,雲端也將成爲信息、應用以及處理的中央知識庫

然而,要想這些趨勢結出碩果,我們首先需要在軟件方面進行革命。上述所有技術都將產生大量數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將是處理數據必不可少的幫手。如今,我們已經看到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幫助計算機能力取得大幅進步,特別是做出決策和理解圖像方面,但這些還只是個開始。

IHS Technology發佈報告顯示,汽車中AI系統的數量將從2015年的700萬個增至2025年的1.22億個。人工智能將成爲新的標準,也將改變人類與汽車互動的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信息娛樂系統和更智能化的互動。人工智能也將支持更多功能,比如語音識別、手勢識別、司機監控、虛擬選注、自然語言理解等。司機將能夠與汽車交流,後者可基於需求做出預期迴應。

人工智能還可幫助先進司機輔助系統(ADAS)變成主流現實。這種系統和自動汽車需要基於攝像頭的機器視覺系統、基於檢測單元雷達駕駛員狀態評估以及傳感器融合發動機控制單元(ECU)等相結合才能工作。據IHS預測,深度學習是全自動汽車的關鍵。它可以幫助汽車發現和識別目標物體、預測行動以及適應新的路況等。

實現全自動汽車的目標依然很遙遠,我們纔剛剛起步。儘管2016年呈現出這種可能性,但我們依然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到自動化水平達到4級的汽車進入大衆市場。2017年,汽車行業將取得更多重要里程碑。我們將建設更多收集數據的關鍵基礎設施,併爲先進司機輔助系統創造更詳細的實時地圖。今天,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有2種選擇,但我們將看到第三種替代方案出現。

一種選擇是打造高度儀表化汽車,它可以拍攝靜止對象的圖片和記錄位置。這種所謂的“毫米精度”需要精確的車道和方向信息。但從投入成本和時間角度來看,這個選擇是非常昂貴的,它還要求進行持續更新,以便保持數據始終處於最新狀態。第二種選擇是打造半自動化汽車來收集數據,這要求新一代汽車配有先進的傳感器,但2017年很少有汽車能配備這樣的設施。

第三種選擇是使用全新數據,從其他已經上路的非自動化汽車上收集數據。舉例來說,在相同的位置發現多輛汽車突然轉向,這可能意味着前方存在障礙。而注意到車輪打滑或擋風玻璃上的雨刷器啓動,可能爲我們提供精確的天氣變化信息。機器學習的優勢在於,所有數據都能通知下一代汽車上的先進司機輔助系統,併爲未來汽車提供更好的模式。(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