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機械化運作 糧食增效益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春回大地,萬象“耕”新。在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橋東村強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育秧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叉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有的將泥土粉碎後與水稻育秧專用基質混合,製成營養土;有的在浸種、藥劑拌種;流水線上工人們嫺熟地操作着,一個個空秧盤被整齊有序地放上輸送帶,基質底肥、種子、水分、麪肥便均勻地撒在盤內,最後工人將製作完成的育秧盤搬到溫溼度可控的大棚內,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近年來,徐橋鎮橋東村着力在改善農田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水稻工廠化育秧進程,鼓勵引導種糧大戶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目前,該村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000畝,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75萬元,完成小型蓄水工程8座,規劃建設提水泵站2座,襯砌溝渠9.546千米;渠系建築物共192座;新建砂石路4.717千米;培肥地力2700畝,解決了農業生產難題,爲農業增產增收增效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育秧全過程都已實現了機械化運作,往年農民忙碌育秧的身影被一臺臺新農機的轟鳴聲取代,效率更是提升了數十倍。現在我們已經實現耕種、育秧、插秧、統防統治、收割等主要環節的全程機械化。有了農機的幫助,我們田間耕作的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作物長勢也更好,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收益也更高了,對今年的豐收更加有信心了。”太湖縣強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小保說,合作社現擁有農機具58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6臺,聯合收割機9臺,乘坐式高速插秧機5臺,拋秧機1臺,極飛無人植保機5臺,無人機植保日可作業面積達2000畝,育秧機械化生產流水線3套,打捆機4臺,秸稈收儲齊草收穫機1臺,草繩加工機20臺。農機裝備結構還在不斷優化、數量持續增加,種類越加豐富。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3%,同時爲羣衆提供耕、種、收、飛防等一站式農機服務。

橋東村把做好土地流轉工作作爲促進產業振興的“牛鼻子”,切實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逐步探索以村組爲單位推進整組土地流轉,按組制定方案,在得到村民支持的前提下將零碎地塊“打包”流轉,讓“小田”變“大田”,便於開展機械化作業,解決土地流轉難的問題。全村已流轉水田8714餘畝,流轉率超過97%。同時,加大耕地保護宣傳力度,營造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設立田長,建立耕地保護監管信息員隊伍,村民小組設護田員,細化至地塊落實巡查保護責任,設立45名村級田長和村組護田員,明確耕地網格職責,做實做細“田長制”工作,堅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2023年,該村被選定爲太湖縣申創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的核心示範區和“麥-稻”輪作精耕細作示範片,經市縣農業專家現場測產驗收,水稻平均畝產達819.9公斤,小麥平均畝產達410公斤。(黃秀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