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內不攘外 重返執政絆腳石

近年來的民進黨有個特徵,就是把「茶壺裡的勝利」視爲一切,以爲贏了同志就能得天下。○七年的謝長廷如此,一一年的蔡英文如此,現在的蘇貞昌更是如此。蘇貞昌接任黨主席後雖專注安內,卻忽略攘外,在兩岸、外交內政交出一張白卷,這種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面對爭議卻提不出主張刻板印象一旦深入人心,執政之路必將遙遙無期。

蘇貞昌上任近兩個月,重心放在黨權力運作鋪陳,一方面與謝長廷、游錫堃尋求共識,期望成爲各派系擁護的共主。另一方面,蘇系雖在權力改組過程中釋出善意,但最後「新蘇連」仍拿下絕對優勢席次;其間還一度出手欲助蔡同榮上壘,背後着眼的關鍵,也是看在「蔡董」在民視仍有相當影響力合作有助於取得二○一四、一六年的媒體戰優勢。

從權力邏輯來看,蘇貞昌確實在全代會一役手順(圍棋術語,指落子順序精準,成功打造出具絕對影響力的蘇貞昌時代。然而,掌握黨機器,不等於囊括民意;緊抱黨員派系,更不等於拿下總統門票

蔡英文在卸任民進黨主席後,就是體認到這一點,所以她未派子弟兵參選,反將注意力放在「小英基金會」的籌設,並積極經營國會戰場,與王金平建立更緊密關係,顯然是要跳脫綠營茶壺裡的風暴,要用政策爭取選民目光,雖然短空卻是長多。

與此同時,蘇貞昌卻未能將「沖沖衝」的實力發揮在政策上。以瘦肉精議題爲例,在黨內擔任「鴿派」的他,大有機會以主席之姿提出對案,結果他卻放棄深化論述,任由黨團依「本能反射」採全面反對,導致國際標準一出爐,被迫在一夕之間從反對變支持,丟盔棄甲滿臉全豆花

坦白說,到底民進黨選出哪些中常委?什麼又是「新蘇連」?一般民衆十個人有九個不知道;但民進黨癱瘓國會、在議場鹹酥雞畫面,卻是十個人有九個會搖頭。因此蘇貞昌在取得黨內絕對權力後的下一步,若還是在國政議題上揮空拳,別說重返執政,光是黨內總統初選這一關恐怕都會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