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無價的省思

馬航地對空飛彈擊落,現場滿目瘡痍。(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新石

我不喜歡當事後孔明,不過如果分析前因後果之後能夠啓迪來者,讓悲劇不再發生,那我也只好捨我其誰了!

基本上悲劇的發生都跟輕忽危險有密切的關係,大至馬航MH17爲了省油冒險飛越瀕臨交戰邊緣烏克蘭東部,結果被飛彈擊落,小至颱風海邊觀浪被捲走,表面上看是悲劇,真正的原因卻是輕忽危險的存在。

什麼東西會比安全的價值更高,以致於我們會輕忽了潛藏的危險存在?看起來好像是效率,其實是利益使然。

就拿颱風假來說,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安全上,不應該放在效率上,大家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既然是「不測」,就難以預知,如果以人命關天的安全考量,即使放一天有驚無險的颱風假也無妨,可是如果以效率或利益當考量就不一樣了!我們希望每次的判斷都要精準,最好放颱風假時一定風雨交加、寸步難行,不然就白白浪費了一天,而這一天可以做多少的事,達到多少的效益,獲得多少的金錢,這是對於資方而言,對於勞方來說,難得賺到一天台風假,勢必得有效的利用,讓放假的效益充分的發揮,在這樣利字當頭的思考中,唯一沒想到的,就是颱風潛在的危險。

如果決定事物動機是由效率或利益爲出發點,而不是正確而安全的時機點的話,很多難以預期的事件就會接踵而來。

人類習慣在心有定見中尋找理由支持自己的定見,這樣的客觀其實也是主觀,就像這次復興航空澎湖空難,就發生在臺風剛離開臺灣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颱風還有一個強勁的尾巴叫颱風尾,也有人知道除非危險完全過去,否則不宜出門在外,這是經驗!也是教訓!可是當人們習慣以效率或利益爲主要考量,時間點或時機點的掌握就會輕忽掉。

不進入危險,就會安全,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這包括判別危險的人、事、時、地、物,判斷的標準不止是電腦上的數據,其實還包括經驗和直覺

人類面臨危險時,一般都會產生危機感,這樣的危機感一般都被個人輕忽,也被團體輕忽,如果能就這個危機感進行分析判別,需要的話再重新調整行進方向或策略的話,搞不好很多的危機會消弭於無形。

事出必有因,很多的事物的發生也有它的徵兆,只要發現原因,找到徵兆,其實很多事是可以避免,對於一些事情狀況的判斷不能只依靠電腦,經驗或直覺也是一些可以參考的東西,因爲有更多元的角度來斟酌,判斷的正確和品質就會提升,如果完全依據電腦的數據的話,就像一些車子衛星導航,不知不覺把人帶到荒郊野外一樣。

快速便捷的現代生活,每個人希望在最快的時間達到目的地,一些都按照既定的計劃行程來走,讓自己成爲一個有效率的人,這本無可厚非,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欲速則不達」這些格言還是言猶在耳的提醒我們,事物間有一定的發展趨勢,這是人類用效率沒辦法改變的,就像颱風的生成、發展、甚至影響,我們只能因應,找到一個趨吉避凶的好方法,如果還是執著於「人定勝天」這個舊思維、或是仗賴現代科技的庇廕,無視危險的存在的話,很多的悲劇還是會層出不窮。

人類該學習敬畏自然環境!很多悲劇的發生,如果追根究底的話,其實是跟一種集體個別的想法有關,這樣的想法當中或許忽視那個最重要的東西,然後把次要或是不重要的東西當作行爲準則,直到發現它並不適用。

然而決定權還是在人類自己,是改變?還是沿用?改變需要勇氣,沿用的話更需要勇氣去面對層出不窮的危機,而這樣的決定權,始終在人類自己身上。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