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少了 長江美了

江面開闊,五山簇擁,江豚逐浪,梅花綻放,遊人如織,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卷。這是日前記者在江蘇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濱江棧道附近採訪南通檢察機關參與長江大保護工作時看到的畫面。南通市民陳女士感嘆:“這風景令人心曠神怡,長江越來越美了!”

據瞭解,截至2022年底,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已連續5年保持Ⅱ類。江蘇省檢察機關的兩組數據也印證了長江大保護的成效:一組是非法捕撈水產品污染環境犯罪持續下降――2021年和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分別起訴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274件614人和264件586人,起訴污染環境案件232件624人和179件414人;另一組生態修復數據不斷上升――2021年和2022年,督促治理水源地面積分別爲265.5畝、287畝,索賠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分別爲2868萬元、8709萬元,治理恢復費用分別爲585.6萬元、843.3萬元。

江蘇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進入“十年禁漁”;同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實施。該省檢察院把長江大保護列爲黨組重點工作,全省檢察機關以專項活動爲抓手,以辦理大要案突破口,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合力守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服務美麗江蘇建設。2021年至2022年,江蘇省檢察機關刑事檢察部門持續開展了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與省生態環境廳、公安廳聯合開展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和長江流域廢水偷排直排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危害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爲。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開展了江河湖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自2021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涉長江保護公益訴訟案件533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042件,提起公益訴訟509件。建湖縣檢察院在辦理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辦的“3・07長江特大非法採砂案”中,通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多名被告人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515萬餘元,並對兩名有非法採礦前科劣跡的被告人單獨訴請承擔一倍懲罰性賠償14萬餘元,獲法院判決支持,這是落實生態環境領域懲罰性賠償的江蘇首案。根據最高檢部署,江蘇省檢察機關成立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訴訟專案分組,沿江8市已摸排線索19條,立案10件,有力推進了長江船舶污染治理,並對全國首部治理長江船舶污染地方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議。

辦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生態修復。該省檢察機關以辦案爲依託,融合勞務代償替代性修復、增殖放流等功能,創新“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打通司法保護的“最後一公里”。2021年3月至2022年底,該省檢察機關共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80處550餘畝,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佔用河道190餘公里,推動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積3500餘畝,督促清除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4.2萬餘噸,督促回收和清理危險廢物3.2萬餘噸,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損害賠償金、治理恢復費用1億餘元。

長江大保護是跨區劃系統工程,需要各地多方形成合力。爲破解“上下游同行、左右岸同步”的難題,在沿江8市協同保護長江的基礎上,江蘇省檢察院建立重點流域案件機動制度,指定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作爲長江江蘇段機動管轄檢察院,優先管轄全江蘇段長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進而督促屬地檢察機關積極履職。

此外,在省際協作方面,江蘇省檢察院分別與上海、安徽等地檢察機關會籤省際協作意見,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部門聯動方面,江蘇省檢察機關與法院、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執法司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案件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普法宣傳等方面的協作配合。江蘇省檢察機關還依託“益心爲公”檢察雲平臺,招募公益志願者2477人,其中615名志願者參與了679件案件的辦理。(盧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