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的靠爸紀事錄VIII/如果錢能少一點就好了

Anita's Angle

「如果錢能少一點就好了」,到目前爲止,這個想法在我腦海中浮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國三在國外唸書時,物裡沒考好,媽媽打電話來罵人:「我在臺灣辛辛苦苦工作,供你的學費,你還給我考這種成績!」罵到後來她啞聲幾近嘶吼:「你是不是不想念了?是不是?你要回臺灣嗎?你現在回臺灣也無法高中聯考,國中畢業你只能去便利商店打工,你要在便利商店做一輩子 嗎?你要我面子往哪擺?」

當時的我也很氣,因爲物理不是必修,也不是我要選的課,而且在便利商店工作、不偷不搶不騙有什麼不好?要不是父母高學歷事業漸漸有成,我爲什麼不能在便利商店工作?又何必管親友怎麼看?

當然,氣話,我最後並沒把到便利商店工作當成人生志向

弟弟跟我相差10歲,從小父母很忙,所以10歲我就單獨帶他看家,餵奶、換尿布、甚至洗澡都可以一手包辦,後來教他游泳法文,連約會都帶着跑。長大後他也很聽我的話,跑腿、扛重物、擋酒從不說不,親友都說弟弟的女友應付媽媽很簡單,最重要是得把姊姊顧好、擺平。

我們一家四口個性、喜好都差很多,唯一的共通點就是脾氣都很硬,幾十年來仍在磨合中。弟弟18歲的那年冬天,我們大吵一架,18年來頭一遭,雖然事後在父母面前口頭道歉,但寒假短短兩、三個禮拜,也沒時間讓我們重修舊好,各自懷着怒氣,他飛往美國、我飛往澳洲

半年後,我們一起回臺灣放暑假,表面上沒事,但小小的導火線讓我們再次爆發,吵得更兇更烈。當時父母也發火了,也許因爲我是老大、也許因爲我是女生、也許因爲平常我比弟弟外向,向來沉穩寡言父親難得出聲罵我,那也沒什麼--但氣話中他對我說: 「我還沒走你就開始跟你弟弟爭嗎?我可以一毛都不給你!」

「我們家窮的時候我沒少敬你一分!你現在不用自擡身價!」說完我奪門而出。事後媽媽從中勸說,我們一家人也重修舊好繼續過日子,但回想起來,聽到那樣的話還真是難過。我好手好腳的,如果父母一毛不留,我也衣食無缺;但如果父母真的將財產全留給弟弟,我心中會不會不滿呢?我想一定會。但是即便如此,父母對我的養教十足,其實也不欠我什麼,又有什麼好怨的?如果父母沒有累積一筆財富,就用不着有分遺產念頭,我的慾望也無從談起。

小時候經濟學課本第一課第一句話就是「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性就是這麼奇妙,沒有人需要名車名牌,但見到別人有,即便不忌妒、不羨慕、不讚嘆、不批判,總也會多看個兩眼。很多人都想追求財富,但有許多成本是我們常會忽略的。【下集待續(九)爸爸無人可靠】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