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理想的殉道者

晚年的奧本海默在接受採訪時,曾被問道:“你認爲我國使用原子彈是必要的嗎?”

奧本海默作出瞭如下回答:“我從當時的很多人那裡得到的觀點是,如果我們要結束戰爭就必須打到日本本島,這將涉及巨大的傷亡,會有大量的美國人和日本人被戰火無情屠殺……相較於這種選擇,我認爲使用原子彈是一種巨大的解脫……以這種方式結束戰爭當然是殘酷的,但也絕不是輕率的。時至今日,我仍不相信當時會有更好的辦法……”

奧本海默給出的回答無可挑剔,正如《奧本海默》開場那幾行字幕所揭示的,他彷彿是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從衆神那裡盜取火種送給人類,卻也因此受到永恆的折磨……

1945年隨着德國戰敗,參與到曼哈頓計劃中的一部分科學家開始懷疑自己正在做的研究工作是否仍然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性,經歷了數年大戰的世界已然滿目瘡痍,是否還能經受得住這種史無前例的毀滅性武器橫空出世?

影片對這段歷史也有所呈現,面對持有異議的科學家表示,“我們至少應該停下來想想這樣做的目的是否合理,因爲德國即將投降,對人類最大的威脅不再是敵人,而是我們自己所做的這一切。”

奧本海默不假思索地答道,“德國的確即將投降,但是日本人仍在戰鬥……我們是科學家,我們想象未來,我們的想象讓我們無比恐慌,但在日本人瞭解這一切之前,他們並不害怕,除非我們付諸行動否則他們不會理解這一切。當世界得知有關洛斯阿拉莫斯的可怕秘密時,我們在這裡的工作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確保世界將在羅斯福構想的國際合作體系下取得和平與安全。”

然而,事實真的如奧本海默所言嗎?

雖然電影並沒有對這場是否應該使用核彈的討論給出更多篇幅,但在真實歷史中,日本政府高層在美國投放原子彈以前,實際上已經開始考慮到投降和談判事宜。

美國政府也在1945年初相繼收到一系列關於日本高層謀求和美國展開和談的情報。

然而,爲了儘快結束戰爭進程,趕在蘇聯之前取得對日戰爭的主動權,確立美國在戰後東亞的主導地位,並爭取日本無條件投降。

杜魯門政府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決定在將日本作爲核彈投放的實操地,而包括奧本海默在內的”曼哈頓計劃“科學家們對日本政府尋求和談的相關情報幾乎一無所知。

換句話說,如果歷史重來一次,如果羅斯福沒有在1945年初突然病逝,如果奧本海默在內的科學家們得知即使不研製和投放核彈,二戰也將很快結束,或許我們如今熟知的現代歷史以及戰後美蘇冷戰的新世界格局將會徹底改變。

可是正如奧本海默自己所言,他當時所瞭解到的信息是如果不在日本投放核彈,日本將會竭盡全力與美國戰鬥,除非美國攻打至日本本土,否則這場世界大戰仍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包括美國、日本的世界人民仍將處於戰爭的陰霾之中。

然而,奧本海默的超人之處就在於他善於自省,現實利益與內心道德的衝突隨着核彈投放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被無限放大,他開始焦慮和擔憂,自己所研究的這一切是否將人類帶入又一個毀滅的陷阱之中,而情人泰特洛克在覈彈研究過程中的突然死亡,亦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對人類劣根性的認知。

今天的很多學者在研究奧本海默人生中經常會將青少年時代的奧本海默貼上“不合羣、難以相處”等標籤。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整個求學歲月中,奧本海默幾乎沒有幾位稱得上交心的朋友,也沒有任何的戀愛經歷,因爲沒有那個女孩會找這樣一個被旁人稱作“怪胎”的男孩作爲自己的戀人。

卓越的才華和難以言說的孤獨讓青年時代的奧本海默便陷入了深深的憂鬱之中,甚至在大學求學期間,一度被診斷患有“早髮型癡呆症”和精神分裂症。

而這也就能解釋,爲什麼奧本海默在劍橋求學期間曾經幹過向蘋果裡面注射毒物藉此毒死導師的荒唐事情。

也正是因爲學生時代的孤獨和憂鬱讓奧本海默在邂逅了情人泰特洛克之後,無比珍惜這段感情,先後數度向後者求婚,並且在參與“曼哈頓計劃”依舊保持着與泰特洛克的聯繫。

身爲美國共產黨成員的泰特洛克可以說是對奧本海默影響甚大的一個人物,在她的努力下,原本對世事和政治絲毫不關心且極度內向的奧本海默開始參與到當時的各種社會活動之中,並且逐漸成爲了聯邦調查局重點關注的左翼對象。

但也正是因爲同奧本海默有着不同尋常的關係,爲泰特洛克招來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