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園債務重組遇阻,平安海外迴應:並非一家機構反對現有方案
奧園耗時兩年的債務重組工作近來出現反覆。11月19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有債權人對奧園的境外重組方案提出了公開反對。
據瞭解,10月末,就奧園的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香港法院、開曼等法院定舉行了聆訊聽證會。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香港法院的公開受理聽證會上,平安海外對奧園的境外重組計劃提出了公開反對,不過平安海外的反對意見當日被法官駁回,要求其提供更多證明資料。
平安海外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平安海外控股並非唯一公開反對的債權人,此前在法律顧問組織協調下,多家境外債權人集體反對奧園重組計劃,在2023年10月31日的受理聆訊上,平安的立場獲得了衆多機構債權人聯署支持,並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仍讓平安向法庭呈交了他們支持平安立場的信件。
此外,平安海外續稱,法庭並未駁回平安的主張,而是在聽取了意見及依據後,考慮到時間問題,選擇在2024年1月8日的認許聆訊繼續審議。“我們將在法律顧問建議下積極應對,行使債權人合法權利。”
有對奧園債務重組較爲熟悉的資本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平安之外,還有其他部分中資券商私募持有人也提出了反對。該市場人士認爲,債權人提出反對主要還是覺得不公平,大部分情況下各類債權人都是享受同樣權利,“這次差異有點大”。
接近奧園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平安海外此次反對奧園的重組計劃,會給奧園帶來一定困擾。
根據此前披露的重組協議,奧園把債權人分爲ICA債權人和非ICA債權人,並將重組方案分爲兩個計劃,由此所得的回收率也有產生了較爲明顯的區別。有市場人士認爲,該方案是對債權人的區別對待。
中國奧園的債權人之一、某家專注中國市場的大型投資基金高管表示,境外投資人,特別是長期投資中國的投資人都非常清楚,國內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重組,首先要穩定企業在境內的正常經營,保交樓、保交付、保兌付,是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責任底線。底層資產主要在中國境內,保留公司上市地位,同意公司境外重組方案,更多的是看中公司是否能夠保證境內的正常經營。
有熟悉中國奧園重組工作的業內人士認爲,“如果重組不成,是拉公司和全體債權人的利益一起受損。”在沒有可行方案之下,中國奧園只能被動等待清盤。
不過,上述資本市場人士也表示,清盤是需要有人去推動這個動作,不知道平安等債權人會不會去做,“目前大家都在互相試探”。理論上,若這次重組方案通不過,奧園還要拿出新的方案繼續談。
儘管當前的重組方案遇到反對意見,但據奧園11月7日披露,香港高等法院開曼羣島大法院已於10月31日裁決,將於11月28日舉行奧園債權人債務償還安排會議,進行重組投票。屆時出席會議的債權人數50%以上和參與投票總債權的75%以上投票贊成,重組協議即認定成功,在各法院2023年12月7、8日及2024年1月8日的重組批准聆訊中正式批覆認可後,就可以推進執行。
目前在推動債務重組的同時,奧園還在推進保交付的任務,在今年1-10月,實際完成交付房屋2.3萬餘套,預計今年內還將交付近2萬套;7至10月,奧園月均實現銷售人民幣10億元。
事實上,針對房地產企業的困境,監管層近期多次強調,各金融機構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要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推動行業併購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