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園債務重組再生波瀾

作者 | 曹安潯

繼與國企中金國測達成戰略合作後,中國奧園集團董事會主席郭梓文已經五個多月沒有公開露面了,就連10月17日,奧園成立27週年的大日子,郭梓文也只是早晨7點在微信羣裡督辦保交樓細節,並在例行的團隊午餐工作會中對員工表達感謝,並無大型公開慶祝和活動。

這背後是,今年以來,郭梓文忙於化債,自救動作不停。然而,近日,在奧園境外債重組償還協議表決會議的前夕,橫生波瀾。

11月19日,華爾街見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香港法院的公開受理聽證會上,平安海外對奧園的境外重組計劃提出公開反對,也是該聽證會上唯一公開反對的債權人。

據奧園7月披露的境外債重組方案,重組規模約59億美元,奧園計劃發行新融資工具對原債券進行置換,包括4支共計23億美元新債務工具、14億股普通股、1.43億美元無息強制可轉換債券、16億美元永續債。

平安海外的反對意見當日被法官駁回,要求其提供更多證明資料,後續還得看平安有何進一步的動作。

對於平安海外反對的原因,平安集團方面並未迴應。

中國奧園的另一位債權人分析認爲,作爲高收益債券的持有人,平安等債權人的收益率高出其他債權人1倍多。而現在平安反對,是想要與有擔保的債權人享有一樣的清償率。

對此平安方面未予置評。

作爲隱形的“地產大金主”,平安過去幾年通過股權投資,深度佈局地產,曾爲碧桂園、金茂、融創等多家頭部房企的二股東,但在地產深度調控開始後,遭遇了困境。

平安集團旗下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平臺——平安不動產,在十月遭穆迪下調主體評級至“Ba1”,穆迪稱“中國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將影響平安不動產在未來12至18個月的收入和投資收益。”

現如今,平安正在弱化地產投資,降低地產相關的投資風險,在碧桂園債務問題暴露之後,平安在一個半月內就清倉了碧桂園股票。

作爲國內數一數二的中資保險巨頭,中國平安的房地產投資規模巨大,此次提出反對奧園債務重組方案,可能會使奧園境外債重組產生變數;如果債務重組方案不能通過,其結果就是導致公司清盤。

一方面是試圖爲自己爭取更多利益的平安海外,一方面是想盡快執行奧園境外債重組協議、集體上岸的其他債權人,債權人內部、平安海外與奧園之間的分歧,正在成爲奧園境外債重組的最大阻礙。

奧園的債權人之一、一位大型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表示,奧園國內公司債和銀行借款都得到了展期,同意奧園境外重組方案,更多是看奧園能否保證境內的正常經營,給彼此一個“希望”,希望未來公司和中國經濟可以企穩回升。

根據奧園公告,香港高等法院開曼羣島大法院已裁決,將於11月28日舉行奧園債權人債務償還安排會議。

屆時,出席會議50%以上的債權人和75%以上的參與投票總債權表示贊成,重組協議即認定成功,在各法院2023年12月7/8日及2024年1月8日的重組批准聆訊中批覆認可後,就可以推進執行。

此前在8月,持有奧園現有票據本金金額75.89%的境外債債權人,已簽署或同意重組支持協議。

今年以來,奧園的債務重組、自救進度相對順利,先是引入中金國測、山東健康等四家國資“白武士”盤活舊改,而後完成了百億元境內債展期,補發了財報,實現了股票復牌。

經營面上,1-10月,奧園實際完成交付房屋2.3萬餘套,預計今年內還將交付近2萬套。上半年,奧園實現總營業額約109.4億元,同比上升25.1%。

奧園的經歷也是房地產行業尤其是民營房企的縮影。而經歷了兩年多的地產深度調整,最早一批出險的房企逐漸走向命運的分野。

有如富力、華夏幸福、融創等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全力注重經營;也有如恆大、泰禾、祥生等,在地產江湖中身影逐漸遠去。

好在,走過行業至暗時刻,利好消息不斷釋放,繼一線城市史詩級救市政策之後,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三部門發聲,支持房企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大浪淘沙之後,未來的地產江湖,註定是屬於穩健型房企的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