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真不怕陸制裁?農民警告10年損失超8000億

澳洲政府貿易數據未受陸方制裁多大影響,但澳洲農民認爲自身產業重創大陸市場難以找到替代方案。(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ABS(澳洲統計局)上週五(5日)發佈數據顯示,去年澳洲貿易順差730億澳元創紀錄,且中國大陸仍是最大出口目的地,多家澳媒指這顯示北京當局對澳各種貿易刁難並無效果。但第三方來看未必如此,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就報導,澳洲農民警告與陸爭端再不修復,今年至2030年的10年內損失369億澳元(約8070億臺幣)。

報表強調包括羊毛穀物等出口大幅成長,並強調市場多元化有成,但究其細目,出口還是靠大陸,而貿易順差幾乎只靠大陸找不到替代方案的鐵礦石支撐。而且事實上,受損最慘重的葡萄酒木材龍蝦等產業並沒有找到解決方案,而葡萄酒產業受損不如想像嚴重,是因爲北京當局加徵保證金、反補貼稅在去年度是在12月纔開始執行。

澳洲全國農民總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Farmers,縮寫NFF)週五自籌35億澳元,以提供農民實現聯邦政府倡議的出口市場多元化、改善貿易供應鏈戰略,他們認爲政府也該投資,因爲與中國的貿易爭短除導致損失至少369億澳元以外,2030年農業產值達1000億澳元也難以實現,因爲「貿易動盪會構成嚴峻挑戰」。

NFF執行長馬哈爾(Tony Mahar)說:「爲因應不利因素,必須制定一項長期貿易戰略,既深化現有市場,又使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改善供應鏈並建立國內產業增值能力。我們已經將清單交給政府,希望未來4年他們也能持續提供援助。」

葡萄酒業者受影響纔剛開始,但也最深刻,北京當局去年以澳洲國內售價較大陸便宜認定存在傾銷事實,11月28日起以加徵107.1%至212.1%保證金方式作爲反傾銷措施,12月10日又公告加徵6.3%或6.4%反傾銷稅。澳洲葡萄酒直至10月都尚能維持對陸1億至2億澳元出口,但在12月已經降到接近零。

葡萄酒商泰瑞爾(Bruce Tyrrell)家族自1858年就在雪梨北邊獵人谷(Hunter Valley)經營酒莊,他稱自己面對中澳貿易摩擦,已經在美國加拿大擴張市場,在斯里蘭卡重新開業,還有嘗試進入烏茲別克市場。

泰瑞爾說:「去年7月中國啓動反傾銷調查時,我們馬上就開始佈局還有找尋新市場。多少有幫助,但是不可能有市場替代中國。我們受到很重打擊,因爲中國是澳洲葡萄酒最大和利利潤最豐厚的市場。」

澳洲政府和一些企業聲稱已經成功找到替代中國的農產品市場,例如穀物生產商CBH日前宣佈首批出口墨西哥大麥,也成功打開沙烏地阿拉伯飼料大麥市場。但多數分析師指出,考慮到市場規模和獲利能力,失去中國市場仍是澳洲農業部門主要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