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理念-跟着巴菲特一起賺!

巴菲特的文章中心主題是:投資應以企業基本面分析爲指導原則。他所指的基本面分析,是由他的兩位老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率先提出的。與此主題相連的是一些管理原則。根據這些原則,企業經理人的適當角色公司資本的管理人與守護者,而股東則是資本的供應者與擁有人。由這些主題衍生出來的,是圍繞着重要商業議題務實、明智經驗教訓,觸及會計、併購以至評估企業價值等廣泛題材。

巴菲特將這些傳統原則應用在波克夏經營管理上,他是該公司的執行長。波克夏創立於19世紀初,以紡織爲業。巴菲特1964年執掌該公司時,公司帳面淨值爲每股19.46美元,內在價值則遠低於此數。如今波克夏每股帳面淨值約爲70,000美元,內在價值則遠高於此數。期間每股帳面淨值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光是2006年,波克夏淨值即增加169億美元;就業務驅動之年度淨值增幅而言,這很可能是美國企業史上的最高紀錄

波克夏如今是一家控股公司旗下業務多達70項左右。集團最重要的業務是保險,由多家公司經營,包括全資子公司、美國最大汽車保險商之一蓋可(GEICO),以及全球最大再保業者之一的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

投資策略 雙管齊下

巴菲特與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曼格(Charlie Munger)能建立起如此輝煌的企業集團,靠的是投資那些經濟體質優越、經理人出色的公司。他們偏好經由談判、以公道的價格百分百收購目標公司,但亦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倘若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某些公司部分股權代價遠比百分百收購按比例計算划算,他們也會這麼做。

雙管齊下策略成果豐碩。波克夏有價證券投資組合之價值,1965年時爲每股4美元,至2005年已增至75,000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8%。同期每股營業利潤從略高於4美元增至近2,500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爲17%。巴菲特表示,這些成果並非源自任何總體規劃,而是來自專心一致的投資-將資本集中配置在具優越經濟體質與一流經理人的企業上。

巴菲特視波克夏爲他自己、曼格以及其他股東的合夥事業,他全副身家幾乎都在波克夏的股票上。他着眼於長遠經濟目標:藉由持有一組業務多元公司之全部或部分股權,創造現金及平均水準之上的報酬率,儘可能擴大波克夏的每股內在價值。爲達成此目標,巴菲特從不爲擴張而擴張,而只要旗下事業能產生某水準的現金且擁有出色的經營團隊,他也從不輕易放棄。倘若保留盈餘再投資至少能讓公司每股市值按比例增加,波克夏就會這麼做。該公司在舉債上非常節制,而且只有在至少能收回同等價值的情況下,纔會發行股票。巴菲特能看穿各種會計規則,尤其是那些會遮蔽實質經濟盈餘的規則。

投資人應專注基本面分析

這些理念,巴菲特稱之爲「事業主相關的經營原則」,是貫穿本書的主題。按主題彙編後,巴菲特的文章成了一本有關管理、投資、金融與會計的指南書,簡練明確,深富啓發性。面對與企業經營有關的各種議題時,巴菲特以這些基本理念爲架構,形成他個人的種種卓見,遠非抽象的陳詞濫調可比。投資人的確應專注於基本面分析,有耐性,並運用常識發揮良好的判斷力。在本書中,巴菲特以更具體的原則闡釋此類忠告,他本人即靠着實踐這些原則而大獲成功。

許多人會臆測波克夏與巴菲特的投資動向,有時猜對,有時猜錯,但這麼做終究是愚蠢的。人們如果能不去查探波克夏的具體投資決策,而是根據波克夏的理念明智選擇投資項目,成績會好得多。也就是說,大家應咀嚼巴菲特的文章,從中學習,而不是嘗試模仿波克夏的投資組合。

巴菲特謙虛地承認,他文章中陳述的多數見解,是葛拉漢傳授的。他視自己爲彰顯葛拉漢理念價值的實例。在授權我彙編本書時,巴菲特表示,我可能成爲普及葛拉漢理念與巴菲特應用經驗的人。他明白,普及他的經營與投資理念可能會衍生一些風險。但他認爲,自己因爲葛拉漢傾囊相授而獲益匪淺,他應該讓這些智慧傳承下去,儘管這麼做會製造出投資上的競爭者。            (摘自本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