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只是赤裸的反映社會現實面

Anita's Angle

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社會小團體學校公司國家、甚至全球,弱肉強食是無法改變的定律,人因爲不一樣的個性態度,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 有些會欺負他人,有些會附和,有些會被欺負,少數人會仗義而行。

時候不會欺負同學,但只要有男生作弄女生,我一定會揍回去,媽媽也因此需要到學校去跟老師解釋。長大後,好哥兒們給我取了個綽號「拼命Anita」,笑我明知不可爲而爲。

弟弟小時候是個功課好、戴眼鏡、乖乖的小胖子,簡直就是霸凌遊戲中一臠肥美的鮮肉背景搭配上姐姐的奸笑),果然小學的時候被同學欺負。第一次,我到學校幫他解決了,但之後升級換了班、換了同學卻又舊事重演,甚至被勒索要錢;最後我父母讓他習武,養得更高胖,纔不再遇上霸凌的情況。年紀大了點,媽媽常感嘆,爲了我在學校打人需要去見老師而感到顏面盡失,但至少不像爲了弟弟被打去學校,除了不好意思還得擔心他受傷。

目前臺灣新聞上還沒有因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事件,但在美國卻早已有好多起,其實父母除了譴責主事者外,也該問一個問題--真的只有單方面有錯嗎?我並不是鼓勵欺負人的行徑,但是以臺中東海大學附設小學的事件爲例,同學們言辭起鬨,爲什麼有些孩子無法承受,但是有些孩子卻可以處之若然呢?

不管在什麼年代、什麼國家,霸凌的行徑永遠不會消失,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手足間可能是打鬧、爭寵,職場上叫做競爭、比EQ,情場上可能是示愛;當局者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錯,據理力爭家長除了「要一個是非」外,孩子的人格塑造,纔是更重要的吧!

至於是否採取法律途徑,我覺得無法下一個標準,因爲不同的事件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嚴重性,但是法律裁決絕對無法判定這個事件中的贏家輸家。孩子的一生還有好長一段,不論是對受害者還是加害人來說,輸贏並不代表是非;判贏也許可以贏得一口氣,但這一口氣是家長的還是孩子的?

聲明稿/尤菊芳:關於霸凌事件!我要一個是非

分班讓尤菊芳女兒流浪學生 人本:學校也排擠了孩子

網評有關人情灰色地帶比是非重要!談尤菊芳教授小學生霸凌

►►點此就能看到其更多他相關報導評論

「我被霸凌了...」 ETtoday新聞雲邀您訴說自己的「霸凌故事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