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 取決三重博弈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中美關係及亞太地區政治與安全問題。現爲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針對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吳心伯在《環球時報》發表題爲〈拜登對華政策取決於三重博弈〉文中表示,拜登政府視中國爲主要競爭對手,在競爭同時又兼顧必須合作和必要對抗,但拜登對華政策政策走向主要還取決於,中美、內部及與盟友的三重博弈。

在中美博弈上,吳心伯指出,拜登對華政策能達到預期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反應。阿拉斯加中美首輪過招,中方對美政策基調是以合作爲主,管控競爭,避免對抗。但還存在一種令人擔心的可能,即美方選擇性地解讀中方立場,甚至歪曲中方立場,爲自己所用,那樣既誤判了中方,又誤導了自己。

其次是內部博弈。吳心伯認爲,拜登對華政策主要受到四大勢力塑造:一是價值觀派,對中國持意識形態偏見,打着「民主人權、自由」等旗號對華施壓;二是戰略派,關注中國力量增長和國際影響力擴大,汲汲於與中國開展軍事地緣政治上競爭;三是商界,希望擴大兩國經貿聯繫;四是全球治理派,主張要與中國合作應對跨國挑戰,推進全球治理,維護現有的國際體系

吳心伯稱,目前是以國務卿林肯代表的價值觀派和以國防部長奧斯汀爲代表的戰略派,在主導對華政策走向。但若兩派對外難以制服中國,對內又幫不了拜登忙,影響力很難持續。另一方面,美國商界不斷表達改善美國對華經貿關係的期待,他們如何遊說和施壓拜登政府,值得關注。

第三是與盟友的博弈。吳心伯表明,爲爭取盟友支持,華盛頓主打三張牌:一是價值觀牌,要求盟友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隨美國起舞;二是戰略牌,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要求盟友跟美國一起在南海臺海東海挑戰中國;三是經濟牌,要盟友與美國一道,重塑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加強對華技術封鎖和打壓。

他指出,問題在於盟友能隨美國走多遠?在價值觀問題上,各國會將各自的對華關係作爲這場價值觀之戰的人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經濟和科技領域,要盟友們減少或捨棄從對華經貿關係中獲得的巨大利益,則是不現實的。因此美國要打造針對中國的冷戰式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陣營,是不可能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