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要對大陸硬起來?前外交官員3點打臉蔡政府:別搞錯了

中、美關係示意圖。(圖/美聯社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19日結束,會中互動引發外界高度討論。曾任職外交國會聯絡組亞太司的建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楊仲源表示,這場會晤美中雙方「彼此試探」是主要目的,各自展現高姿態也是可預期的,但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的強硬並非全貌,若臺灣延續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路線,維持兩岸對立,那恐將是誤判。

楊仲源26日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指出,美中高層戰略對話透露出三個訊息:第一,拜登面對中國競爭壓力,在美國對外確認正式版《國安戰略指南》前,會延續川普時期對中路線,即短期內強勢的對抗姿態不會改變;第二,中國敢強硬麪對美國的叫陣,代表中國對自己充滿自信與籌碼;第三,這類外交場合主要目的並非「達成共識」,而是「彼此試探」,尤其像中、美兩國處於高度競爭關係,要取得共識本就不易,當彼此把底線畫清楚、弄明白以後,後續的互動模式就會有所修正

楊仲源表示,中、美目前針鋒相對的狀況,都不是定調兩國未來交往與長期關係的指標;換言之,美對中的「硬」不是全貌,中對美的「衝」也不是絕對。楊強調,連拜登自己都說過,美國與中國間必存有合作空間,如此看來兩國就不可能是「零和賽局」,故國際面對兩強相爭,都應避免選邊站,必須採取「兩手策略」。

針對兩岸局勢,楊仲源警告:「臺灣在這方面相對危險。」因爲民進黨政治主張因素,長期以來缺乏彈性與兩手策略,在川普時期將臺灣當作對抗中國的工具時,臺灣就是全力配合。楊坦言,雖然當時美國全力抗中,臺灣確有親美立基,但選邊站的後果就是,兩岸對立與臺灣衝突加劇;如今中、美關係可能面臨改變或修正,蔡政府也必須審慎思考臺灣的應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