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煎餅】手工日產75包巷仔內瘋搶 操到打止痛針

圖文/鏡週刊

日治時期王銀獅日本師傅學做手工煎餅童養媳玉釵傳承手藝,因爐臺低矮近火源,爲免白天日照高溫,凌晨2點起牀做餅,顧炭火無暇如廁、長年彎腰,是子女心目中的臺版阿信。

手工制餅費時耗力,下一代不願接手,楊玉釵76歲因心肌梗塞驟逝爐竈前,僅存煎餅當日被搶光。好滋味一度失傳,禁不住老客人聲聲呼喚楊仁彬與妹妹楊昭鑾合力,憑記憶摸索調整配方,重振招牌。

樸實無華的煎餅歷經時間淬鍊,那份對母親思念與虧欠,如今昇華爲甜蜜滋味。

「3包先給我們啦!他明天才來,我今天就來、現在就要!」來不及消化年前累積的訂單,年後初六開工首日,獅伯百年手工煎餅門市竟有多組客人上演搶餅大戰,負責人之一的楊昭鑾拄着柺杖,仍頻頻起身作揖向客人賠不是;爲避免架上數十盒客訂煎餅又被過路客捷足先登,她趕忙轉身交代「快把餅收起來,今天真的不能再賣了。」

眼睜睜推掉送上門的鈔票,楊昭鑾與嫂嫂陳素卿只能苦笑以對,「手工烤的量就是有限,沒辦法。」因應春節送禮需求,楊家人年前已持續數月每天趕工逾12小時,但即使如此,單日最多隻能生產75包餅,9成客人會先透過電話或網路預訂,以免撲空

過年期間,楊昭鑾也因做餅太疲累,睡夢中踢到牀板導致腳趾骨裂開;但對她來說,骨裂疼痛比起反覆掀開數十公斤的鐵製煎臺,自肩頸手肘延伸至手指累積的腫脹痠痛,不時得靠止痛針緩解,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楊昭鑾一拐一拐走回制餅現場,加入二哥楊仁彬烤餅行列,陳素卿負責切餅,3人年齡加起來近二百歲,因鍋爐得維持一定溫度,連起身上廁所、喝水都得先找好換手。楊仁彬說:「若不是老客人一直來問,從小看媽媽做餅那麼辛苦,我們壓根也不想接…」

事實上,楊家兄妹的制餅手藝源自祖父王銀獅,日治時期,務農維生的王銀獅,農閒時想多賺點錢補貼家用,到親戚家當學徒,向日本人學做煎餅。早年製作煎餅的主原料麪粉取得不易,王銀獅曾上山樹薯,萃取其澱粉質替代,拌入糖、雞蛋製成粉漿,以炭火烘烤而成;除此之外,也替人代工製作傳統迎娶所需的戒指薑餅

更多鏡週刊報導【百年煎餅】童養媳熬夜烤餅 有如臺版阿信【百年煎餅】母驟逝爐臺前 制餅技術一度失傳【百年煎餅】懊悔未替母親分勞 姑嫂兄妹重振招牌【江湖一點訣】搶不到的花生煎餅 關鍵在特殊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