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焦慮 疫後閱讀新風景

二○二三年即將結束,博客來、誠品與讀墨等實體、網路與電子書書店,相繼發佈暢銷書榜,一窺疫後閱讀風景。觀察各家榜單發現,引導讀者擺脫科技焦慮、社羣焦慮與容貌焦慮的心靈療愈書籍崛起,新書「我可能錯了」與長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攻佔各大暢銷榜,學會「放下、與自己和解」則成爲「焦慮世代」追求的目標與課題。

博客來指出,二○二三年是人際交流重啓的一年,讀者伴隨興奮和恐懼,與世界產生新的連結,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遭遇憂鬱症與漸凍症雙重打擊、已故瑞典經濟學家比約恩,透過泰國出家修行的人生體悟寫出「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鼓勵大家謙卑面對生命,對世界保持一定的鈍感,拿下博客來年度新書及電子書新書榜雙料冠軍、誠品第六名、讀墨電子書第三名。出版兩年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發揮驚人的長尾效應,摘下讀墨冠軍與博客來第二名。

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底問世,AI新科技成爲書市顯學。不僅出版社陸續出版科技巨頭馬斯克、黃仁勳等人的傳記,更使電腦類書籍專家洪錦魁,擠進博客來年度十大華文作家,連教育孩子面對AI時代的出版品也熱銷。

由於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規畫人生後半場,成爲書市新藍海,例如今年八月出版的「六十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結合疫後旅遊、日幣新低、銀髮樂遊,迅速吸引中高齡讀者購買、閱讀。

至於博客來發布的二○二三全民閱讀報告則顯示,逾四成會員,一天閱讀不到半小時,習慣多書同時交叉閱讀,閱讀零碎化的「短閱讀」時代來臨。皇冠總編輯許婷婷表示,Instagram影響新世代傾向「破碎化閱讀」,年輕人愛看短文、散文多於小說,過去被視爲冷門小衆的詩集也鹹魚翻生、頗受歡迎。在「哈利波特」暢銷的時代,臺灣曾流行「愈厚愈能賣」的長篇小說,如今這一代的閱讀風景,已迥異於上一代。

讀墨行銷總監何宛芳則認爲,電子書日漸普及,可望翻轉「短閱讀」。她指出,電子書看不出書的厚度,反而讓讀者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讀完一本紙本時代的「磚頭書」;相較使用電腦、手機閱讀,電子書閱讀器讓讀者進入不易被打擾的閱讀空間,進行長時間的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