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vs.許培鴻 當戲癡遇上知音

白先勇認爲培鴻戲曲平面攝影,能拍出動態感,讓他有遇見知音感覺。(鄧博仁攝)

攝影師許培鴻拍攝白先勇的《牡丹亭劇照,捕捉充滿戲劇張力及深刻情緒的畫面。(王英豪攝)

白先勇小檔案

許培鴻小檔案

崑曲可說是聲音藝術演員優雅婉約的唱腔,每每令觀衆回味無窮。但攝影家許培鴻,選擇以無聲的平面影像表現崑曲藝術,他爲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拍了數十萬張臺前幕後照片,爲這部作品留下完整紀錄

無聲影像 聲音藝術定格演繹

白先勇表示,他對畫面的要求非常嚴格,一張好的劇照,有如一齣戲的名片,好的劇照,能爲作品定調,觀衆經常因爲一張好照片,選擇進劇院看戲,爲此,劇照品質對他而言,非常重要。而許培鴻拍攝的劇照,讓他有遇見知音的感覺。

許培鴻則表示,雖然有後來的成果,但在拍攝現場也曾遇過瓶頸,每每無法精準呈現戲劇內涵時,總令他懊惱不已,不過好在他越挫越勇,一拍再拍,永遠拍不膩。

問:一般劇照都不是在演出現場拍攝,大都是在彩排現場完成,但青春版《牡丹亭》,卻有大量現場臺前幕後照片,這樣的作法,背後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白:這是始於我有個很重要的想法,民國初年戲曲界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他們很年輕就出頭,開始大紅,但是留下來的照片並不多,非常可惜。

隨劇巡演 拍攝數十萬張照片

我希望能爲崑曲藝術表演留下完整的影像紀錄,不管是照片,還是錄像,我告訴培鴻儘量拍,沒想到他一拍就是十幾年,大江南北,我們去哪裡巡演,就跟我們去拍,哪裡有一齣戲可以有幾十萬張照片,而且留下來的,都是演員年輕時的身影,十分珍貴。這讓我體會到一件事,劇照攝影,不只是技術好,對錶演藝術要有感覺,最重要的是要有熱情,才能拍得久,拍得好。

許:我在拍攝的過程,一開始是擔任宣傳照的攝影師。由於我以前拍過很多古典音樂家,以及舞者編舞家,崑曲對那時的我來說,是表演藝術的一個類別,直到拍了之後,才發現崑曲真的很難拍。光是要怎麼區分和其他戲種的不同,就很困難,如果拍得不好,單從平面畫面,可能會看不出是京劇還是崑曲。

老師沒要求 是最大要求

問:白老師對劇照的美學有什麼要求?後來又是如何掌握到崑曲的畫面?

許:白老師對我沒有任何要求,其實就是最大的要求。我練習從唱詞去體會崑曲的典雅,還有觀察演員緩慢而優雅的動作。我領悟到一點,我要拍的不是定點動作,而是律動神韻,這兩者要合而爲一,是最難的。這等於是把過去拍攝音樂家和舞者的歷練,再整合在一起。

白老師是看過很多經典老戲的人,他對戲曲的神韻、動作特別有感,對燈光色溫也很敏銳,他說自己是不懂攝影的人,但在回信給我的時候,會用五顆星四顆星做評選,不管是畫面、神韻和色調層次,都要符合標準,纔會過關。

白:我對影像和照片的想法很嚴格,怎麼嚴格法呢?我是從西方學來的,就舉《歌劇魅影》爲例子,一張戴半張面具的人像,就成功爲戲定調,畫面能不能表現戲劇的主題,是一大關鍵。這不是臨時拍可以拍出來的,需要思考和醞釀。

水袖交織成蝴蝶愛情

因此,一張好劇照得來不易,要對眼前的演員夠熟悉,抓住每個人演唱時的嘴型眼神姿勢,雖然是平面的畫面,也要能看出其中的律動感,就算是一張背影照,也能感受到婀娜多姿感。

問:有沒有拍到哪張特別滿意的畫面?

許:有一張劇照是在舞臺側邊,某個無意的瞬間拍到的,男女主角的水袖甩開來,交織成一隻蝴蝶的形狀,這真的不是安排而來,是等待而來的一瞬間,而蝴蝶在戲裡的象徵,剛好是愛情,我特別喜歡這張。

白:這也是青春版最好看的段落之一,水袖甩來甩去,一勾一打,一勾一打,呈現出中華民族含蓄表達情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