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同享“綠色福利”
爲盤活城市有限的空間資源,安徽省廬江縣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荒地、廢棄地、空閒地、邊角地等,通過拆牆透綠、拆圍建綠、見縫插綠、裸土覆綠、留白增綠等方式,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小口袋”兜住民生“大幸福”。
萬木爭春,草長鶯飛,正是一年播綠的好時節。在廬江縣崗灣街道崗灣社區的青蓮路遊園植樹現場,筆者看到,工作人員或兩人一組,或三五人一羣,有的揮鋤挖坑,有的扶樹栽苗,有的踩實澆水,不一會兒,原本光禿禿的堤岸披上了嶄新的“綠裝”。
青蓮路遊園項目負責人周澤軍介紹,這個“口袋公園”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通過設置亭臺樓榭、兒童遊樂設施和健身器材等,建成了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體育健身於一體的城市景觀帶。“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預計4月底全面竣工並向市民開放。屆時,這裡將成爲繁華鬧市區中的休閒空間,可以滿足不同人羣親水、散步、觀賞等需求。”周澤軍說。
廬城鎮鮑井社區的觀星園原本是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的空地,經過綠化改造、修建循環遊步道,開闢出一個活動場地。“過去是堆放雜物的閒置地,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口袋公園’,我們可以到這裡遛彎鍛鍊、曬太陽……”市民陳曉華高興地介紹,“我們太需要能散散步、與鄰里聊聊家常的公共空間啦。”
“觀星園的建設,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城市綠地越來越多了。”陳曉華說,廬江縣大力增綠,讓她對今後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期待。
位於廬江縣東顧山街道晨光社區的捧檄園是以“開放、友好、共享、美觀”爲設計理念的“口袋公園”。在這個面積僅6500平方米的小公園裡,老人們閒庭信步,一羣兒童嬉戲奔跑,歡聲笑語一片。廬江縣林園中心綠化所工作人員吳子偉說,捧檄園結合微地形,在適老化和適兒化方面下足功夫,設計了“雙道合一”的跑步道、漫步道,輪滑場、攀巖牆、兒童遊樂設施等錯落其間,具備多重休閒功能。“口袋公園”真正成爲市民身邊的“幸福樂園”。
據悉,廬江縣的“口袋公園”選址靈活、面積小,分佈在縣城各處,綠化景觀精緻大方,內部健身設施齊全,形成了一個個小小的生態循環系統。
近年來,廬江縣聚焦細微之處,加大“口袋公園”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綠化系統的空間佈局,補全了公園微空間的缺口,努力打造更多有溫度、有顏值、有內涵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
廬江縣從細處着眼、從小處着手,科學規劃,挖潛增綠,把原本無法利用、閒置的邊角地打造成“金邊銀角”,不斷增加城區“綠量”,讓更多市民盡享“綠色福利”。
廬江縣在“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遵循以人爲本、生態性、整體性、功能性、可達性的原則,盤活綠地資源,因地制宜確定公園建設的不同模式,避免了同質化,達到“一園一品、千園千面”的效果。
截至目前,廬江縣城已建成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30個,新增綠化面積7.6萬多平方米。這些“口袋公園”串珠成鏈,連片成景,讓人們“四季有花、常年有綠、處處有景”的美好願景成爲現實,“轉角遇見美”已成爲很多市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廬江縣林園中心黨組成員曾志峰介紹,接下來,廬江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讓綠色公共空間成爲市民享受幸福生活的美好空間,加快釋放“生態紅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如今,漫步廬江縣城,座座“口袋公園”扮靚了城市微空間,提升了市民幸福感。一幅綠色生態宜居的美好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