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居城 2千年前西域都護府遺址於新疆尋獲

新華社報導,經過多年考古調查工作及諸多文獻印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凌教授和多位專家判定,位於新疆新和縣境內玉奇喀特古城遺址,就是距今約兩千年前、東漢時期西域都護府所在地,也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它干城」。而當年戍守廣大西域地區、東漢首代西域都護的不是別人,正是「投筆從戎」的班超。此遺址最早於民國17年(1928),由時爲北京大學黃文弼教授,在古城遺址內發現一枚「漢歸義羌長印李忠(崇)之印」,古文中忠崇二字通假研判是西元16—23年出任都護的李崇用印,因此開啓學界對都護府的搜尋。

從西漢武帝開始征伐匈奴、打通絲路開始,直到東漢朝將朝廷力量深入西域。公元前60年起,漢朝設置西域都護,所轄範圍包括今日的塔里木盆地蔥嶺以西、天山以北各國,都護府治原所設於烏壘城,直到班超接任爲止。《後漢書:卷四十七》的《班超傳》記載,「永元三年(西元91年),龜茲姑墨溫宿皆降,乃以超爲都護。...超居龜茲它干城。」從2013年開始,結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等機構,透過遙感探測和鑽探,逐漸讓古城遺址的故事更加明顯。

班超從公元91年接任都護,3年後討平焉耆危須尉犁,將西域五十餘國全數歸附東漢朝廷之下,隔年因功被冊封爲定遠侯。東漢永平12年(公元99年),出使西域已31年的班超上書朝廷,請求辭官故土;其妹班昭亦上書替兄求情,最終在2年後回到洛陽,改任射聲校尉,但不及一月即因病逝世,享壽70歲。都護之職交付屬下任尚接替,卻因其大意,導致西域諸國又叛、絲路亦因此中斷多年。

考古團隊發現,玉奇喀特古城是一個「三重城」,即由外城、中城內城三道城廊組成,均爲夯土結構;每一重城牆都配有一道城門。最外層城牆的東南側還有一甕城門道寬20公尺、城牆厚度達20公尺。在中城和內城中,還有環城道路房屋及多個高臺建築。並在地下6公分至3.5公尺之間,出土了大量漢代彩陶,成爲此城在漢代有居民證據中國社科院歷史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主任李錦繡認爲,此次確認西域都護府所在,對於未來研究中西交流史有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