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

扮仙⊙攝影/範毅舜

日日春、年年春,大家身體健康,在家享和樂,出外保平安,孩子在校會讀書,大人工作賺大錢……」下午吉時一到,戲臺報幕聲響起,日戲(正戲)上演前的扮仙就要登場。

野臺戲演出大多與宗教節慶有關,爲此在日戲上演前都會有爲神明祝賀,爲百姓祈福的扮仙戲。扮仙戲大多是一種情節簡單、內容平淡的短劇,演出時間通常在二十至三十分鐘之間。它的藝術性不高但宗教性極強,具有一種儀式功能,臺灣非公演形式的民間戲曲表演,在正戲上場前,一定會有扮仙戲。

而野臺戲最常演的扮仙戲有不需要太多演員的《三仙白》、《三仙會》,或需要更多演員參與的《八仙》、《天官賜福》。

演給神明看的「扮仙」往往比能娛樂大衆的正戲還來得重要(正戲可不演,仙不能不扮)。民間規矩,戲班若碰上不可抗力以致於無法繼續演出時,只要扮過仙了,就算完整演出,邀請單位仍得悉數支付酬金

我很喜歡天人合一、帶有濃厚祝賀與祝福之意的扮仙,某些大型廟會的扮仙更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明華園天字團在臺南鹽埕北極殿的扮仙演出就是個絕例:是夜大雨滂沱,仍驅散不了戲臺下民衆的熱情,當莊嚴鑼鼓聲響起,大幕一開,象徵福祿壽的三仙已安坐在舞臺中央,在報出神明生日,說了無數吉祥話後,三仙邀請各路仙子,一同前往祝壽當衆仙來到華堂花女載歌載舞,文武財神一字排開的陣仗豐溢壯觀地叫人沸騰不已。而最令人感動的是該團的當家小生陳昭香女士,不因自己是劇團臺柱,仍與晚生一起扮演衆小仙,誠心地向保生大帝祝壽。那豐盛卻又隆重無比的氣氛,讓人山人海的廟埕廣場宛如天上人間,只覺得天上的壽誕盛會可能也不過如此。

秀琴歌劇團在十二佃的演出也讓人印象深刻,原來廟方爲慶祝建廟兩百年,特別回大陸謁袓迎取香火,由當地子弟組成的宋江陣,自臺南機場將香火迎回走進廟埕廣場時,廟方鐘鼓齊鳴四境煙火燃放,戲臺上樂音響起,秀琴歌劇團特地穿上最華美戲服,以隆重大禮扮仙,那熱鬧又莊嚴的氛圍讓人領教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扮仙雖是人身企盼的終極投射,有時卻也力不從心,我在小琉球驚見在島上演出有段時日的千葉興劇團,當看見幾位老演員在酷熱天氣下,揮汗如雨地穿着厚重戲服扮仙,他們的莊嚴法相及專注眼神仍掩不住身心的疲憊,讓人看得心疼。

扮仙戲最有趣的部分是在結束前都會有例行的灑仙酒,尤其是扮演《大醉八仙》時,在臺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仙人也會將酒自舞臺灑下,雨露均霑地與臺下觀衆分享。灑酒之後,八仙更會將廟方或民衆提供的糖果餅乾自舞臺上拋下來。當臺上的八仙用力地將糖果餅乾甚至是紅包拋下,大人、小孩紛紛以紙箱水桶搶接的畫面,十分有趣。

我喜歡扮仙,更愛隱含在它背後的祈禱祝賀之意,它在在顯示生而爲人及生存的不易。據說小琉球三年一度的王爺慶典前夕,長年在外捕魚的遠洋漁船,都會想盡辦法,加足馬力自全球各地趕回,他們要在野臺戲第一個鑼鼓點敲下前趕回爲神明慶生,感謝祂一年的保庇。

說來難以置信,據說當慶祝王爺生日的野臺戲鑼鼓一開,那一整個星期,二十四小時戲劇演出都不能中斷。而慶典前夕那一個星期,歸心似箭的漁船,在海面上點點出現的盛景,是很讓人難忘的。

每個正戲開演前的扮仙,雖有酬神之義,但更有爲信衆祈福的訴求,這一個具高度象徵意義的演出,讓我不免想起,田永成校長曾對我說的經歷。他說小琉球的成年人都記得童年就學時最怕大人來學校找人,那通常是表示家裡出了事。田校長說他有回從教室被喚出,在極度驚嚇中被告知自己的叔叔已海難喪生,而他被喚當下的忐忑心情,讓他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四時無災大賺錢……」我在那一個藉着扮仙向上蒼祈盼圓滿人生的戲臺底下,衷心祈求天上神明藉着祂子民的誠摯扮仙,保佑所有信衆都平安健康。(本文摘自《野臺戲》一書,時報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