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恐小頭症、無疫苗防!疾管署:茲卡病毒國內現第2例

▲茲卡病毒能導致新生兒畸形出現小頭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確定出現第2例茲卡病毒感染患者!衛福部疾管署21日晚間6點30分開記者會,針對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進行說明。一名泰國男性桃園機場發燒篩檢站攔檢,血液檢驗後21日確認感染。疾病管制署已啓動防疫作爲並通知世界衛生組織及泰國。

疾管署表示,一名34歲泰國籍男性第二次來臺工作,19日在泰國登機時就已出現畏寒症狀,抵達桃園機場,並經檢疫人員攔檢採集血液檢體後,由仲介公司協助至醫院治療,21日確定感染茲卡病毒。

目前該名男子已無症狀,20日晚間已返回中部工廠宿舍休息,另一名隨男子來臺的同行者無任何健康異狀。疾管署與地方衛生單位21日已前往該工廠周邊進行疫調衛教,並完成個案工作地周邊孳生源清除與病媒蚊密度調查等防疫工作,同時發給蚊帳、防蚊液用品,指導正確防蚊措施。

這是繼1月19日公佈首例茲卡個案以來,第二起確診個案,2名確診個案皆來自泰國,目前疾管署已將泰國列爲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第二級警示」,建議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

此外,一般旅客應避免蚊蟲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8天內性行爲務必使用保險套,如果懷疑自己感染茲卡病毒,入境後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爲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目前依據基因型別分爲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 發羣聚疫情,纔對此疾病有較多的認識。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於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期間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可經由性行爲或母嬰垂直傳染,也可能會發生輸血傳染。

典型症狀爲發燒、紅疹關節痛關節炎結膜炎等,持續約2~7天,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巴西及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併發症,且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案例,近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