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紅通通溼疹找上門 發作時醫師建議這麼做
臺中市一名8個月大男嬰,因異位性溼疹反覆發作,尋求小兒科治療兩週後,症狀大多緩解。(盧金足攝)
衛福部臺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表示,因小孩皮膚平常就會分泌角質層脂質,如果過度使用保溼乳液反而會抑制它自然的分泌。(盧金足攝)
溼疹是皮膚髮炎的反應,小孩反覆發作且嚴重型的溼疹就稱爲異位性皮膚炎。(盧金足攝)
8個月大的小男嬰今日到臺中醫院,異位性溼疹復原,露出可愛笑容,揮別手腳常抓癢的情況。(盧金足攝)
臺中市一名8個月大小男嬰,這一兩個月因異位性溼疹反覆發作,臉頰和下肢都出現大片紅疹,且有脫皮情況,嚴重影響睡眠,幸好尋求小兒科治療兩週後,症狀大多緩解,也接受醫師建議,開始着手強化孩子皮膚的完整性並進行預防與保養。
8個月大的男嬰今日到臺中醫院,異位性溼疹復原,露出可愛笑容,揮別手腳常抓癢的情況,一旁陪同的媽媽與奶奶感謝醫師找出病因,小朋友不必爲搔癢所苦。
衛福部臺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表示,小朋友身體出現溼疹發癢時,有時還引起婆媳或夫妻失和,爲了要不要給小孩多穿衣服,或擦拭止癢物等意見相左。
溼疹是皮膚髮炎的反應,小孩反覆發作且嚴重型的溼疹就稱爲異位性皮膚炎。臨牀上處理皮膚乾燥或溼疹的方法有三個階段,避免階段要強化皮膚的完整、溼潤及去除惡化的原因,保養階段使用保溼乳液,治療階段則要使用藥物。
「如果孩子的皮膚正處於過度乾燥或溼疹急性發作的時候,建議每天洗澡時儘量用溫水而不是熱水」,陳敏恭提醒,使用溼疹專用或較溫和的肥皂或沐浴乳,輕輕塗抹在身體較容易產生油垢的部位,如腋下及鼠蹊部即可。
較無油垢的部位如下肢或屁股,每週只需以肥皂清潔一至兩次,其他日子用清水清潔即可。建議整個洗澡過程不要超過10至15分鐘,就可以有效避免傷害敏感的皮膚。
陳敏恭說,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表面自然生成的「角質層脂質」保護,造成皮膚深層水分散失而導致溼疹,洗澡後可用純棉的毛巾輕輕拍幹或壓幹皮膚,儘量避免過度用力擦乾,損傷已經敏感的膚質。
如果孩子皮膚呈現微癢、微紅或已相當粗燥,就可以協助小孩進入保養階段,建議洗完澡3~5分後,在乾燥的皮膚表面塗上無色無味的保溼乳液,以收斂皮膚深層的水分,達到較好的保溼效果,如果皮膚狀況較爲嚴重時,就建議一天至少要做早晚兩次的保溼工作。
若溼疹已進展到皮膚髮紅且孩子有明顯搔癢動作,或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或睡眠品質時,就需要進入到治療階段,避免孩子睡眠當中不自主的搔抓皮膚。如果皮膚惡化到有黃色分泌物、疼痛或結痂,就可能是合併細菌發炎,需要趕緊就醫治療。
爲有效預防小兒溼疹,陳敏恭提出5大注意事項,包括需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皮膚乾燥、攝取含Vit.D 的食物(魚、蛋類)及omega-3、omega-6必需脂肪酸的食物(魚類),促進皮膚角質層脂質的生長、維護良好的睡眠品質、維持寢室溼度在55%到60%,避免室內過度乾燥而傷害敏感的皮膚。
此外,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保溼乳液,因小孩皮膚平常就會分泌角質層脂質,如果過度使用保溼乳液反而會抑制它自然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