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川普大腿的自我殖民

即使美國疫情連日惡化,總統川普仍於國慶日赴南達科塔州的「總統山」紀念公園參加國慶煙火並發表演說,當地政府也不會強制參加民衆保持社交間距與戴口罩。圖爲位於南達科塔州的拉什莫爾山(又稱總統山)。(美聯社

在今年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夕,川普刻意跑到「總統石像國家紀念公園區」,在刻有四大前總統頭像的拉什摩爾山下,發表演說,他痛罵要求移走「南方聯邦」人物銅像抗議羣衆,是企圖抹殺美國曆史與價值的「左派側翼暴徒」。他的演說被美國媒體批判爲「黑暗且具分裂性」,企圖發動一場全面性文化戰爭,製造種族社會分裂。

7月4日在白宮舉行的國慶派對上,川普更變本加厲地誓言要「打敗激進左派、馬克思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煽動者搶劫者」。然而,發動雕像移除運動的人,真的是川普所說的「激進左派」嗎?

如衆所知,這次移除雕像運動首當其衝的是15世紀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方學校教科書裡,他的形象原本是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但是許多人認爲他促使原住民種族滅絕。1937年,美國把10月的「哥倫布日」訂爲聯邦假日,近幾年來,己經有數十座城市將這天改爲原住民紀念日。

在16至19世紀,大西洋上獲利最大的貿易是「販售黑奴」。6月7日,英格蘭布里斯托市的羣衆將科斯頓(E. Colston)的銅像推倒並扔到港口。他是一個奴隸商人,曾經把8萬名黑人從非洲運到美洲,爲他的家鄉賺得巨大財富。幾個世紀以來,當地居民一直引以爲榮,現在卻被譴責爲「奴隸販子和殺人犯」。

整體而言,這次運動的主軸在於:以「人本主義反省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歷史。當美國維吉尼亞州決定拆除一座建於1890年,紀念南北戰爭期帶領南部各州聯軍,支持奴隸制的李將軍(Robert E. Lee)銅像時,州長諾森說:「雕像已經在那裡很長時間。它過去是錯的,現在也是錯的,所以要把它拆除。」

這種由下而上的「反殖民主義」運動,是西方式的「轉型正義」,它跟蔡英文執政後,由上而下推動的「轉型正義」完全不同。民進黨「轉型正義」的打擊對象是國民黨,對於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不僅是避口不談,而且是刻意加以美化

比方說,在兒玉源太郎擔任總督期間,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採用「糖飴鞭子」的兩手政策,一面以「專賣制度」收買辜顯榮等士紳,一面用「匪徒刑罰令」,製造「歸順慘案」,屠殺抗日民衆。但是今天台北館前路歷史博物館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兒玉和後藤兩個人的銅像。

第五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以「理蕃總督」自命,任內最重要的政績是制定並實現「五年理蕃計劃」,帶領數千名部隊,用「以蕃制蕃」的策略,討伐太魯閣原住民97社。歷史博物館只展出他跟各族頭目的合影,對他用什麼手段討伐各族,卻完全避而不談。

美國蒙莫斯大學民調中心主任莫瑞說:「川普的選戰策略是迫使民衆選邊」、「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跟他不同邊」。當臺灣人民發現蔡政府的對外政策是緊抱川普政府的大腿,「轉型正義」則是扭曲歷史的「自我殖民」,大家還會選擇跟他同邊站嗎?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