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彰化1醫師麵攤吃粄條全身虛弱 憂與米酵菌酸有關急通報

中央檢出的米酵菌酸毒素,易存在於變質米食製品和腐壞洋蔥。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一名醫師本(3)月21日食用幹粄條後胃不舒服、全身無力,幾乎睡一天才好轉,這兩天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認爲他吃的幹粄條可能有問題,昨晚通報彰化縣衛生局,衛生局相當重視,今完成案情初步瞭解,將稽查這家飲食攤。

謝姓醫師孃今表示,21日她和丈夫到員林市一家麪食攤購買幹粄條和乾麪當晚餐,她吃乾麪,丈夫吃幹粄條,回家不久後丈夫開始胃不舒服,身體逐漸虛弱,但沒噁心、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就早早休息,未料第二天醒來都沒改善就睡覺不看診。

謝姓醫師孃說,她覺得丈夫應該是吃壞肚子,症狀輕微,卻無從解釋爲何全身虛弱,她買蓮霧和牛奶給丈夫食用,取代一般食物,丈夫吃完蓮霧覺得精神好一點,又繼續睡覺,大概經過充分休息近一天,症狀明顯好轉,可是覺得整個胃和口腔都有一股麪食異味。

她又說,她和丈夫本來以爲是食物不潔引起不舒服,看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她認爲丈夫那天吃的粄條應該有問題,昨晚已通報衛生局,今天衛生局人員聯絡她,初判認爲她丈夫的症狀跟米酵菌酸中毒不太像,但國內過去沒米酵菌酸中毒案例,仍不能完全排除,將稽查採樣這家飲食攤的粄條。

謝姓醫師孃表示,可能出包的粄條賣到全臺各地,她建議衛生機關採樣化驗和趕快溯源稽查,也受理曾食用粄條等米食製品,發生不適症狀的民衆通報食用日期與地點,早日釐清不舒服原因,以免大家杯弓蛇影,直接衝擊米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