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IS擄走的「3個月煉獄」!25歲人權女鬥士 勇敢對抗戰爭性暴力

▲穆拉德2015年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發言,親口講述自身遭遇。(圖/路透

記者王致凱綜合外電報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5日公佈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穆拉德(Nadia Murad)是伊拉克北部的亞茲迪族村落,卻在2014年慘遭伊斯蘭極端份子俘虜,淪爲性奴。穆拉德逃脫後投身人權事務,勇敢講述自身遭遇,積極爲族人發聲;2016年,穆拉德被任名爲聯合國「人口販運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

▼穆拉德2016年獲歐盟頒發沙卡洛夫獎。(圖/路透)

本屆諾貝爾和平獎得由穆拉德和剛果醫生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努力終結戰爭性暴力方面做出的貢獻。其中,現年25歲的穆拉德是伊拉克庫德族亞茲迪教派族人,來自伊拉克尼微微省辛賈爾鎮(Sinjar)附近的亞茲迪族村落。

2014年,伊斯蘭國「聖戰士」橫掃了從伊拉克到敘利亞大片區域,也包括穆拉德的家鄉。同年8月某日,武裝份子突然殺進她居住的村莊,殺死所有男丁和不願改信伊斯蘭教者,僅留下幼童當成未來的聖戰士,並將數以千計的女性虜爲性奴和奴工

穆拉德被擄到伊斯蘭國重要據點摩蘇爾,從此過着煉獄般的生活,而她的母親和6個兄弟都慘遭伊斯蘭國毒手。伊斯蘭國聖戰士將亞茲迪女性視爲「戰利品」,把她們當成商品買賣,甚至是當成「交換禮物」。被俘虜期間,穆拉德曾經被人性侵至昏厥、反覆出售和虐打。

所幸在摩蘇爾一戶遜尼派家庭的庇護下,穆拉德2014年11月利用證件成功逃離伊斯蘭國掌握,最終又在援助組織幫助下逃往德國。安全抵達歐洲後,穆拉德成爲亞茲迪族人權鬥士,積極奔走各個場合爲正在受難的族人發聲。

▼ 穆拉德今年5月與比利時外長雷恩代爾(右)和黎巴嫩外長巴西勒(左)共同在布魯塞爾召開記者會,。(圖/路透)

儘管每一次演講,穆拉德都不得不揭開心理瘡疤,講述自己從被擄到逃脫的過程,但穆拉德並不畏懼,只期望世界上能不再有人口販運、性侵與戰爭。穆拉德將遭遇寫成回憶錄《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The Last Girl: My Story of Captivity, and My Fight Against the Islamic State),於2017年11月出版。

此外,穆拉德2016年9月被任命爲聯合國人口販運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同年10月又獲歐盟頒發「沙卡洛夫獎」和「瓦茨拉夫•哈維爾人權獎」。直到今天,穆拉德仍在爲失蹤的亞茲迪婦女奮鬥。

▼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分別頒發給穆拉德和穆克維格。(圖/路透)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