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區將全面搭建“全域博物院體系”

2016年以來,東城區不斷將區域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爲發展優勢,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硬件達標100%,全部優於國家水平,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2.1平米,萬人擁有實體書店1.94個,設施指標均列北京市第一。

“十四五”期間,東城區將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戲劇中心、搭建“全域博物院體系”、推動非遺和老字號創新發展、打造“最京味”非遺文化休閒地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已提上日程。

英才

授信給首位貸款單霽翔1000萬元

爲配合東城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創建,北京銀行專門成立了北京分行和文創專營支行,爲東城的文化企業提供靈活的信貸產品

北京銀行雍和文創專營支行行長湯洵介紹,截至2021年3月末,北京銀行北京分行雍和文創支行累計服務文創企業550餘戶,向151家文創企業發放貸款累計27.41億元。

此前,雍和文創支行已經推出了銀稅貸、創業貸、文創普惠貸、京誠貸、文菁貸等。“今年我們又推出了英才貸,主要對北京市東城區文化領域的頂尖人才、優秀人才、特殊人才及其在東城區創辦的文化企業,提供無抵押、免擔保的金融產品,並對滿足條件的文化人才及其創建的文化企業增信。首期客戶就是故宮前院長單霽翔,授信給他1000萬。上週,單霽翔認可的文化產品《萬里走單騎》欄目提出了資金要求,我們提供了便捷貸款,用了五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審批。”湯洵說。

疫情期間,東城區很多文化企業受到了影響,資金鍊出現問題。比如,專營小型交響音樂會商演的愛樂匯,是市文旅局牽頭評選的2020年北京網紅打卡地之一。雍和文創支行依託於其業務模式通過創意貸產品爲其設計授信方案,金額500萬元,幫助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步恢復經營;王府井的網紅打卡景點和平菓局在疫情期間客流受到很大影響,雍和文創支行爲其提供了200萬元無抵押貸款,並且今年無還本續貸。湯洵表示,“作爲老北京文化的沉浸體驗項目,我們對後期盈利比較看好。”

隆福

建設國際知名博物館衍生品

隆福寺位於東城區東四路口西北角,始建於明朝1452年,曾是雍和宮下院,距離故宮和東二環僅1.5公里,距離長安街僅1.8公里,緊鄰王府井商業街,清至民國時期曾是京城最重要的廟會,並因其以書籍和高端藝術品交易爲特色而被稱爲“文廟會”。新中國成立後,隆福寺地區也是北京的核心商業區,隆福大廈和隆福寺街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百姓購物的傳統百貨區域。

“這裡曾有北京最傳統的小吃,也有從南方舶來的前衛服飾,還有三家電影院,依託隆福寺街形成了文化體驗類的業態。我們對隆福寺的更新,目的就是讓年輕人重回隆福寺,我們引進了木木美術館等文化項目,我們設想,未來大家到隆福寺消費,一定是文化消費。”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介紹。

據他介紹,隆福寺街將與故宮、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等級別的博物館合作,建設博物館衍生品店,並積極籌建故宮文物數字館。

記者從東城區瞭解到,隆福寺文化街區將借鑑國內外城市更新項目的先進經驗,定位爲“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中華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同時,將與王府井聯動,將王府井街和隆福寺街做成北京的“寬窄巷子”,做“潮”的步行街,打造北京最美“文化+”街區。

四合院

面向居民打造“藝術社區試驗場

走進內務部街27號院,只見一株古槐的枝椏幾乎蓋住整個院子,院中擺了幾張桌椅,一隻黑貓在悠閒踱步。

楊鳳英就在附近住,現在,她已經是27院兒的常駐“咖啡師”。按照安排,每週固定來一天,有活動的時候,她還會來給大家衝咖啡。“我就是愛好,自己琢磨如何磨咖啡。”楊鳳英一邊說,一邊磨着咖啡豆,燒開水,再用傳統的紗布過濾,一杯香氣騰騰的咖啡就端到來訪者面前。

在另一間屋子,已經退休的劉淑英正在排練話劇《暗戀桃花源》。“我喜歡話劇,這裡會有老師教我們,我們已經在北京二中演了幾場了。”

27號院是由北京一個年輕的海歸團隊運營負責人牛瑞雪表示,他們是將“藝術社區”理論轉換爲公共文化升級探索、老舊城區更新改造和社會治理和諧向好的實踐行動的試驗場,把這裡打造成一個面向居民和公衆的集藝術活動、文化挖掘、生活方式、公共教育、美學培養爲一體的綜合性社區文化中心。

朝陽門街道,文化底蘊深厚的院子有不少,佔地面積一千餘平方米的史家衚衕博物館就是其中一個。作爲一個衚衕博物館,其中的時代記憶展廳擺放了衚衕老居民捐贈出的各種生活、娛樂以及買賣的老物件,裡面專設了衚衕聲音展區,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下衚衕內的聲音。

朝陽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史家衚衕博物館,從狹義上說是史家衚衕24號院,從廣義上說是整條史家衚衕,博物館的展陳只是一個索引,更豐富精彩的內容是走入其所在的衚衕,切身感受它獨有的氣息與韻味。

廠房

昔日膠印廠變身戲劇界橫店

77文創園位於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創立於2014年,前身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北京膠印廠。園區周邊文化資源優勢明顯,尤其是戲劇資源得天獨厚。與園區一街之隔的有中國美術館、三聯書店,往西有北大紅樓舊址,往南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往北有中央戲劇學院,是藝術人才高度密集的地區。

在此背景下,2014年,北京膠印廠廠區被改造成了以影視和戲劇爲核心內容的主題性文化產業園區。改造後,廠區內的老煙囪、燙金模切機等工業遺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紅磚牆面的小樓,迂迴旋轉的鋼梯延展至園區樓頂,吸引了衆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77劇場是園區內的亮點之一。劇場是在原有廠房車間、倉庫的建築結構基礎上進行加固,並由厚重的工字鋼柱列和暗紅帶鏽的鋼板構建而成,劇場可容納200名觀衆,每年有超過200場各類演出及活動在這裡舉行。

北京劇目排練中心也是園區內的重點項目,在戲劇圈內有着戲劇界的“橫店”之稱。77文創園運營方負責人李明說,“老廠房打造成排練廳,戲劇團體找到了質優價廉的排練場地,製作成本有了大幅下降,觀衆也能以更低廉的價格欣賞戲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