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畢業生:去向更多元 奔基層成爲主流

去向更多元 奔基層成爲主流——北京高校畢業季就業觀察

新華社記者陳旭毛偉趙旭

離校日臨近,約24萬北京高校畢業生即將奔向人生下一站。

這些“95後”青年,將去向哪裡?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怎樣的特點?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95後”們的就業選擇:更多元、赴基層

“站在靜靜的立交橋頭,是走還是留”……一首老歌、一曲旋律,喚起人們對青春選擇的記憶。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北京高校就業供需總體好於去年,以“95後”爲主的就業羣體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從基層一線幹起成爲主流。

獵聘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北京高校畢業生數據呈現“兩增兩降”的特點:企業崗位和畢業生求職活躍程度大幅增長,期望薪資留京意願小幅下降。“這意味着北京高校畢業生連續三年流動性更強,就業選擇也更加多元。”獵聘研究院執行院長王萱說。

對於北京科技大學大四學生許昊原來說,留在北京是他的目標。他對記者說:“我喜歡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當時投簡歷基本都選了在北京的單位。”他已同中航工業北京某子公司簽約,到製造業一線工作

部分高校介紹,高校畢業生報考選調生、公務員熱情有所增加。“因爲生活成本的問題,買房、買車都是很大壓力,我選擇離開。”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何楚鴻說,父母讓我自己去選擇,參加家鄉選調生選拔,既能多給自己一點幸福,也能做一番大事。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介紹,和往年相比,今年畢業生到公共部門和基層就業意願普遍增強,報考公務員人數和各地選調生人數明顯增加。另外,畢業生投身國家重點發展科技領域的熱情也在增加。

“留京不是唯一選項,到西部發展更具吸引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專業碩士研究生張程說,近些年國家鼓勵人才到西部去發展,學校也一直有“爲石油而生、爲石油而興”的傳統。

“那裡纔是我們的舞臺。”張程說,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實習的11位小夥伴,有5名選擇留在當地。在一年多的實習期裡,大夥作爲採油工,奔赴一個個鑽井現場,在沙漠裡、在戈壁上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過來人”眼中的求職“煩惱”

多位負責高校就業的老師、家長和公共就業服務人員介紹,現在的畢業生們有着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面臨生活壓力高企、競爭壓力增大、崗位門檻升高等困難。作爲“過來人”,他們說出了幾個求職“煩惱”。

“煩惱”一:信息獲取較片面。

多位負責高校就業指導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許多高校加強在校生職業生涯和就業觀念培養,但仍有不少學生存在崗位認識短板,少量學生對社會認識不足。

某招聘平臺負責人介紹,自己在擔任校內職業規劃大賽評委時發現,有的學生把行政管理崗位誤當成企業管理決策,有的誤把人力部門當成勤務部門……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負責人介紹,畢業生對職位的認識多來自學長學姐,存在滯後性片面性,容易對應聘的崗位產生誤判。

“煩惱”二:慢就業才能就業好?

北京市豐臺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職業指導張笑男說,在對畢業生調研時發現,部分畢業生認爲“錢多活少離家近”纔是好工作,進而選擇慢就業,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部分畢業生家長對孩子“家裡蹲”式求職表示擔憂。來自北京的錢女士介紹,孩子畢業兩年,此前由於疫情一直在線上求職,親戚朋友都在介紹工作,去面試還得爸媽陪着,“丁點兒風險就要辭職不幹”。

找到想要紮根的土地

記者走訪發現,絕大多數北京高校積極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接,做好離校前後的服務銜接工作,多舉措幫助畢業生就業。

張笑男介紹,北京市豐臺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走進首經貿、北工大調研,併爲畢業生提供就業輔導。北京理工大學今年啓動就業保障“春風行動2.0”,舉辦“大國重器”等分板塊招聘會京津冀、陝西等分地域組團招聘會。

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曉傑表示,學校在畢業季開展近20場未就業畢業生幫扶座談會,帶學生走訪企業,提升求職技能。截至6月4日,該校2021屆畢業生共6224人,整體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爲78.31%。

北京市人社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處副處長巫嫕認爲,年輕人找工作時難免迷茫,但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爲,無論在哪裡,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只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就能釋放自己的人生價值。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說,就業態度反映出同學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對於高校來說,就業不是階段性而是全程性、全鏈條的評價,高校要跳出就業看就業,從招生、育人等環節系統化、一體化地統籌。

“在高考招生時,我們就要告訴學生石油大學的專業屬性和工作導向,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陳峰說。(參與採寫:陳豔欣李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