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 9把飛泉古琴展幽情

「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第二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鍾粹宮古琴館開幕。圖/本報北京傳真

北京故宮博物院鍾粹宮古琴館「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第二期)」日前開放。55件文物亮相,其中包括晚唐雷氏製作的飛泉琴等9把古琴。

展廳裡,9把古琴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比如意蘊悠長的琴名就像在用文字「奏樂」。專家介紹,琴名一般刻在琴底孔眼附近,術語稱該位置爲龍池。飛泉琴龍池上方刻草書「飛泉」,下方篆書「玉振」方印,兩側篆書琴銘「高山玉溜,空谷金聲。至人珍玩,哲士親清。達舒蘊志,窮適幽情。天地中和,萬物咸亨」,表徵了此琴音色可與高山流水、金鐘玉磬的清脆之聲相媲美。南宋時期製作的海月清輝琴爲清宮舊藏,龍池上方刻隸書琴名,其下「乾隆御府珍藏」方印;左右直至雁足間爲乾隆年間著名詞臣的琴銘,字體、色彩各異,頗顯富麗,借伯牙隨成連至蓬萊仙島感自然移情而開悟的典故,詮釋了琴名之義和音色之美。

衆琴之中,明早期「秋鴻」圖譜冊頗搶眼。該古琴譜共4冊,圖先譜後,爲繪圖與曲譜的合裝本。每冊前附頁第一開和後附頁最後一開上方鈐「乾隆御覽之寶」大印。專家介紹,圖譜冊第一開爲「清商調」和「夾鍾清商意」兩首練習曲,不見於其他琴譜集。在中央民族樂團藝術家的參與下,古琴譜如今被打譜還原。

「一共展出了55件故宮院藏文物。」故宮博物院宮廷音樂與戲曲研究所副所長、策展人孫召華介紹,「清康熙金雲龍紋編鐘-黃鐘律」、「清乾隆紅瑪瑙半榻琴書印」等與古琴相關的文物也悉數展出,以突出古琴的功用和文化價值—既用於國家典禮雅樂中,更是士人修身養性、抒情達志的憑依。